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形成模式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3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8-9页
 1.3 研究的理论依据第9-13页
第二章 历史街区外部空间的形成发展及功能第13-16页
 2.1 形成与发展第13-14页
 2.2 外部空间在历史街区中的功能第14-16页
第三章 街区外部空间系统的形态类型第16-19页
 3.1 规整型形态第16-17页
 3.2 有机生长型形态第17-18页
 3.3 复合型形态第18-19页
第四章 影响外部空间体系形态的因素第19-26页
 4.1 自然因素第19-22页
 4.2 文化社会因素第22-26页
第五章 外部空间体系形态分析第26-35页
 5.1 外部空间体系的形态与结构第26-29页
 5.2 外部空间的正负空间分析第29-31页
 5.3 外部空间的尺寸第31页
 5.4 外部空间的视线分析第31-33页
 5.5 外部空间的标识性第33-35页
第六章 外部空间构成要素分析第35-49页
 6.1 街巷的平面形态第35-38页
 6.2 街巷的比例与尺度第38-39页
 6.3 街巷尺度与步行第39-40页
 6.4 街道的比例(D:H)第40-43页
 6.5 街巷的模式语言第43-45页
 6.6 链接节点第45-49页
第七章 外部空间与人第49-51页
 7.1 适合人逗留的外部空间第49-50页
 7.2 人性化外部空间第50-51页
结束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个人抵押商品住房贷款保险研究
下一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