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监测论文--大气监测论文

中国华东高海拔地区春夏季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目录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9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11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4页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14-15页
 参考文献第15-19页
第二章 观测环境和仪器介绍第19-26页
   ·观测环境第19页
   ·仪器介绍第19-25页
     ·TE-49i型紫外光臭氧分析仪第21-22页
     ·TE-42i型化学发光分NO-NO_2-NOx析仪~([2])第22页
     ·TE-48i型—氧化碳分析仪~([3])第22-23页
     ·观测中数据获取和处理方法第23-25页
 参考文献第25-26页
第三章 臭氧浓度特征分析第26-38页
   ·臭氧浓度的月变化第26-28页
   ·臭氧浓度的日变化第28-31页
   ·臭氧浓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第31-36页
     ·气象要素资料的获取和分类第31页
     ·结果分析第31-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8页
第四章 臭氧浓度日变化成因分析第38-49页
   ·夜间臭氧浓度高值成因分析第38-45页
     ·对流层顶不连续过程的整体情况分析第38-39页
     ·臭氧超标过程中对流层顶折叠现象的分析第39-45页
   ·白天臭氧浓度低值成因分析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49页
第五章 臭氧来源统计分析第49-60页
   ·组份分离方法介绍第49-51页
   ·结果分析第51-57页
     ·臭氧时间序列的分解第51-52页
     ·各组份相关物理过程第52-53页
     ·臭氧浓度超标过程的组份分析第53-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0页
第六章 本文总结第60-62页
   ·结论第60-61页
   ·创新点第61页
   ·存在的不足和展望第61-62页
作者简介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地形上空污染物输送的的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张家口、北京和廊坊大气污染联合观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