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地基和基础的理论和计算论文

“红层”软岩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的研究

第一章 前言第1-22页
   ·“红层”软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其作为建筑物地基的利用现状第8-10页
     ·“红层”软岩的分布特点第8页
     ·“红层”软岩的成分特征第8-9页
     ·“红层”软岩的力学特征第9页
     ·“红层”软岩的工程力学特征第9页
     ·“红层”软岩作为建筑地基的利用现状第9-10页
   ·国内外对“红层”软岩地基承载力的研究现状第10-19页
     ·软岩地基承载力确定的研究第10-16页
     ·软岩的流变强度研究第16-17页
     ·软岩的水岩作用研究第17-19页
   ·长沙市“红层”地基承载力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红层”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第22-35页
   ·矿物成分对“红层”软岩力学性质的影响第22-23页
     ·矿物硬度的影响第22页
     ·粘土矿物的影响第22-23页
   ·应力状态对软岩力学性质的影响第23页
     ·不同的应力状态,软岩的变形不同第23页
     ·各种应力状态下强度相差悬殊第23页
   ·结构构造对软岩力学性质的影响第23-24页
     ·软岩结构对力学性质的影响第23-24页
     ·岩石的构造对软岩力学性质的影响第24页
   ·水对软岩力学性质的影响第24-27页
     ·水对软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第25-26页
     ·水对软岩化学—力学性质作用的影响第26-27页
   ·流变性对软岩力学性质的影响第27-35页
     ·流变特性分析第28-29页
     ·不同变形阶段应力特征点的确定第29-30页
     ·流变强度第30-31页
     ·瞬间强度和流变强度的关系第31页
     ·软岩的软化临界荷载和软化临界深度第31-32页
     ·含水率对软岩蠕变及本构方程的影响第32-35页
第三章 现有的岩石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第35-43页
   ·国家标准第35-37页
     ·室内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第35-36页
     ·原位岩体载荷试验第36-37页
     ·室内三轴压缩强度试验第37页
   ·行业标准第37-39页
   ·按规范公式计算“红层”地基承载力偏低的原因第39-40页
   ·地方规范第40-43页
     ·广州规范及其特点第40-41页
     ·南京规范及其特点第41-42页
     ·现有的长沙规范及其特点第42-43页
第四章 长沙市“红层”地基承载力的确定第43-60页
   ·长沙市“红层"的特点及其作为建筑物地基的利用现状第43-45页
     ·长沙市“红层”的分布特点第43页
     ·长沙市“红层”的岩性特征第43-44页
     ·长沙市“红层”的主要物理力学特征第44页
     ·长沙市“红层”作为建筑地基的利用现状第44-45页
   ·基岩原位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及其特点第45-49页
     ·试验要点第46页
     ·确定软岩石的弹性模量第46-47页
     ·确定软岩石地基的承载力第47-48页
     ·预测地基的沉降第48-49页
   ·圆锥动力触探及标贯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及其特点第49-51页
     ·圆锥动力触探及标贯试验确定“红层”地基承载力的优点第49页
     ·圆锥动力触探及标贯试验确定“红层”地基承载力的原理第49-51页
   ·旁压试验确定承载力及其特点第51-58页
     ·软岩旁压试验的机理及特点第51-52页
     ·旁压试验确定软岩承载力第52-56页
     ·定软岩嵌岩桩的轴向容许承载力第56-58页
   ·工程实例第58-60页
第五章 长沙市“红层”嵌岩桩竖向承载力探讨第60-86页
   ·桩端持力层的选择第60页
   ·软岩嵌岩桩竖向承载性状研究现状第60-65页
     ·软岩嵌岩桩竖向承载性状的模型试验研究第60-61页
     ·软岩嵌岩桩竖向承载性状的静载荷测试研究第61-63页
     ·软岩嵌岩桩竖向承载性状的数值研究第63-65页
   ·软岩嵌岩桩的竖向载荷传递性状第65-76页
     ·软岩嵌岩桩嵌土段工作机理分析第66-68页
     ·软岩嵌岩桩嵌岩段工作机理分析第68-70页
     ·现行嵌岩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模型分析第70-72页
     ·传递函数的确定方法第72-74页
     ·按桩顶沉降量求解极限承载力第74-75页
     ·软岩嵌岩桩的竖向载荷测试与分析第75-76页
   ·嵌岩深度合理选择的理论依据第76-79页
     ·合理深度的选择第76-78页
     ·工程实例第78-79页
   ·对合理选择嵌岩深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第79-86页
     ·桩端沉渣的影响第79-80页
     ·岩层强度和刚度的影响第80-82页
     ·孔壁粗糙程度的影响第82-84页
     ·桩截面积的影响第84-86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致谢第92-93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93页
 一、主要科研实践第93页
 二、发表的论文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胃癌组织p53、c-erbB-2、p21和nm23基因表达测定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下一篇:时态数据周期挖掘理论与算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