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国内外农林间作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17页 |
| ·林农复合经营的概念和特征 | 第7-8页 |
| ·林农复合经营的兴起和发展 | 第8-10页 |
| ·中国林农复合经营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9页 |
| ·国外林农复合经营的历史 | 第9-10页 |
| ·杨树人工林间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 ·苏北杨树人工林概况 | 第10-11页 |
| ·杨树与农作物间作模式 | 第11-13页 |
| ·杨-粮间作 | 第11-12页 |
| ·杨草间作模式 | 第12-13页 |
| ·其它间作模式 | 第13页 |
| ·小气候效益研究 | 第13-14页 |
| ·光照 | 第13页 |
| ·温湿度 | 第13-14页 |
| ·其它气候效应 | 第14页 |
| ·胁地效应 | 第14-15页 |
| ·生物生产力 | 第15页 |
| ·杨农间作的经济效益 | 第15-16页 |
| ·林农间作发展前景与问题 | 第16-17页 |
| ·发展前景 | 第16页 |
| ·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16-17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17-19页 |
| ·杨粮间作模式 | 第17-18页 |
| ·杨草间作模式 | 第18-19页 |
|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杨粮间作模式 | 第19-20页 |
| ·杨草间作模式 | 第20-21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57页 |
| ·杨粮间作模式 | 第21-46页 |
| ·杨麦间作模式 | 第21-33页 |
| ·不同模式的小气候效应 | 第21-26页 |
| ·杨树不同配置模式对小麦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 | 第26-28页 |
| ·杨树不同配置模式对小麦结实性状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杨树不同配置模式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第29-32页 |
| ·杨树不同配置模式下小麦产量的空间分布 | 第32页 |
| ·影响小麦产量的胁地因素 | 第32-33页 |
| ·杨稻间作模式 | 第33-46页 |
| ·小气候效应 | 第33-37页 |
| ·光合作用 | 第37-40页 |
| ·杨树各配置模式下水稻生物量 | 第40-42页 |
| ·杨树不同配置模式对水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 第42-44页 |
| ·影响水稻产量的胁地因素 | 第44-45页 |
| ·不同年份(03 年~04 年)小麦、水稻产量品质差异性分析 | 第45-46页 |
| ·杨粮间作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 第46页 |
| ·杨-麦-稻间作生产力及经济效益评价 | 第46-49页 |
| ·杨-麦-稻间作模式的生产力 | 第46-48页 |
| ·杨-麦-稻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价 | 第48-49页 |
| ·杨草间作模式 | 第49-57页 |
| ·林分生长情况 | 第50页 |
| ·牧草种子发芽率 | 第50页 |
| ·小气候效应 | 第50-53页 |
| ·光合速率 | 第53-54页 |
| ·土壤含水率 | 第54-55页 |
| ·土壤养分的变化 | 第55-56页 |
| ·杨草根系分布及其生物量 | 第56页 |
| ·影响牧草胁地的因素 | 第56页 |
| ·杨草间作成本分析 | 第56-57页 |
| 4. 结论和讨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详细摘要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