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资产证券化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分析

1 资产证券化概述第1-13页
 1.1 资产证券化的涵义第8-10页
 1.2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第10-13页
  1.2.1 资产证券化在美国的兴起第10-11页
  1.2.2 资产证券化在欧洲及其他新兴市场的发展第11-13页
2 资产证券化的运作第13-21页
 2.1 资产证券化的参与方第13-14页
 2.2 资产证券化的程序第14-21页
  2.2.1 确定证券化资产并组建资产池第14-15页
  2.2.2 设立 SPV实现破产隔离第15页
  2.2.3 资产的“真实出售”第15-18页
  2.2.4 信用增级和评级第18-19页
  2.2.5 证券发行和服务第19-21页
3 资产证券化的动因第21-29页
 3.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1-23页
 3.2 代理成本理论第23-26页
 3.3 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理论第26-27页
 3.4 监督技术假说第27页
 3.5 流动性假说第27-29页
4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以安然破产为例第29-35页
 4.1 资产证券化过程及其蕴含的风险第29-30页
 4.2 安然公司利用证券化欺诈的主要手法第30-33页
  4.2.1 非真实出售第31-32页
  4.2.2 关联的特设机构第32页
  4.2.3 欺诈的估值方法第32-33页
  4.2.4 集发起人、管理人和信用增级方于一身第33页
 4.3 本章结论及启示第33-35页
5 我国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的探析第35-46页
 5.1 银行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分析第35-37页
 5.2 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具体设计第37-41页
  5.2.1 SPV的设立方式第37-38页
  5.2.2 资产池的选择第38-40页
  5.2.3 抵押证券品种的选择第40-41页
  5.2.4 具体程序第41页
 5.3 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障碍分析第41-43页
 5.4 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环境的改进第43-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后记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下一篇:高校教学质量测评系统的开发及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在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