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0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研究基础 | 第13-19页 |
1.2.1 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质 | 第13-15页 |
1.2.2 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质 | 第15-19页 |
1.2.3 纳米材料的化学性质 | 第19页 |
1.3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9-22页 |
1.3.1 物理制备方法 | 第19-20页 |
1.3.2 化学制备方法 | 第20页 |
1.3.3 特殊形态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0-22页 |
1.4 氧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2-29页 |
1.4.1 纳米 TiO_2的制备及掺杂 TiO_2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1.4.2 纳米 ZnO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40页 |
第二章 N和 La共掺杂的TiO_2纳米晶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 | 第40-50页 |
2.1 引言 | 第40页 |
2.2 实验 | 第40-4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7页 |
2.3.1 掺杂及未掺杂 TiO_2纳米晶的微结构表征 | 第42-44页 |
2.3.2 掺杂机理探讨 | 第44-45页 |
2.3.3 掺杂及未掺杂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45-46页 |
2.3.4 掺杂及未掺杂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6-47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第三章 水热法制备TiO_2纳米管的生长机理研究 | 第50-57页 |
3.1 前言 | 第50页 |
3.2 实验 | 第50-51页 |
3.3 结果及讨论 | 第51-55页 |
3.3.1 二氧化钦纳米晶及纳米管的微结构表征 | 第51-53页 |
3.3.2 二氧化钦纳米管的生长机理探讨 | 第53-54页 |
3.3.3 二氧化钦纳米管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54-55页 |
3.4 本章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第四章 Mn~(2+)、Cu~(2+)离子掺杂的纳米 ZnO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 第57-67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实验 | 第57-5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4页 |
4.3.1 Mn~(2+)和 Cu~(2+)掺杂及未掺杂样品的结构特征分析 | 第58-60页 |
4.3.2 Mn~(2+)和 Cu~(2+)掺杂及未掺杂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60-61页 |
4.3.3 Mn~(2+)和 Cu~(2+)掺杂样品的光致发光谱分析 | 第61-63页 |
4.3.4 Cr~(3+)掺杂样品的光学性能分析 | 第63-64页 |
4.4 本章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第五章表面氮掺杂的ZnO半导体纳米晶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 第67-78页 |
5.1 引言 | 第67-68页 |
5.2 实验 | 第68-6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5页 |
5.3.1 掺杂及未掺杂样品的微结构表征 | 第69-70页 |
5.3.2 掺杂及未掺杂样品的 XPS谱分析 | 第70-72页 |
5.3.3 掺杂及未掺杂样品的吸收光谱及掺杂过程探讨 | 第72-73页 |
5.3.4 氮掺杂前后 ZnO纳米晶的光致发光谱及发光机理探讨 | 第73-75页 |
5.4 本章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第六章 水热法制备 ZnO纳米棒的生长机理及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78-91页 |
6.1 引言 | 第78页 |
6.2 试验部分 | 第78-80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80-88页 |
6.3.1 三种不同体系中制备的纳米ZnO试样的 XRD图谱分析 | 第80-81页 |
6.3.2 无表面活性剂辅助的 ZnO纳米棒的生长机理探讨 | 第81-83页 |
6.3.3 表面活性剂对 ZnO纳米棒生长的影响 | 第83-86页 |
6.3.4 不同体系中所得样品的光吸收性能及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 第86-88页 |
6.4 本章结论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第七章 聚苯胺 | 第91-98页 |
7.1 引言 | 第91页 |
7.2 实验部分 | 第91-92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92-96页 |
7.3.1 ZnO/PANI复合纳米材料的微结构表征 | 第92-94页 |
7.3.2 ZnO/PANI复合纳米材料的光吸收性能及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 第94-96页 |
7.4 本章结论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8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 第98-10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获奖情况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