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克隆及鉴定进展 | 第13-20页 |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 第13-17页 |
·玉米恢复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 第14页 |
·水稻恢复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 第14-15页 |
·矮牵牛恢复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 第15页 |
·萝卜恢复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 第15-16页 |
·油菜恢复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 第16页 |
·小麦、高粱、棉花、向日葵、辣椒、甜菜等恢复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 第16-17页 |
·恢复基因的共同特点 | 第17-18页 |
·恢复基因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恢复基因的表达研究 | 第19-20页 |
·转基因功能验证技术的发展 | 第20-22页 |
·几种常用的转基因方法 | 第20-21页 |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油菜 Nsa CMS 候选恢复基因及同源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 第23-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9页 |
·材料 | 第23-24页 |
·植物材料 | 第23页 |
·试剂及菌株 | 第23-24页 |
·试剂盒 | 第24页 |
·方法 | 第24-29页 |
·测序与引物合成 | 第24页 |
·DNA 提取 | 第24页 |
·RNA 提取及检测 | 第24-25页 |
·候选恢复基因 PPR618 同源序列克隆及测序 | 第25-28页 |
·同源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8页 |
·RT-PCR 检测基因表达模式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菌液 PCR 阳性克隆检测结果 | 第29-30页 |
·PPR618 同源基因基本信息 | 第30-31页 |
·候选恢复基因来源分析 | 第31-33页 |
·同源基因进化分析 | 第33-34页 |
·PPR618 同源基因在恢复系及不育系的组织表达模式 | 第34页 |
·讨论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候选恢复基因正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 第37-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42页 |
·材料 | 第37-39页 |
·植物材料 | 第37页 |
·菌株及质粒 | 第37-38页 |
·试剂与试剂盒 | 第38-39页 |
·构建正反义表达载体的方法 | 第39-42页 |
·引物设计及目的片段的扩增 | 第39页 |
·目的基因的回收及送测序步骤 | 第39页 |
·质粒 DNA 的提取 | 第39-40页 |
·质粒 DNA 的酶切 | 第40页 |
·DNA 片段的回收 | 第40页 |
·片段连接 | 第40-41页 |
·酶切鉴定重组质粒 | 第41页 |
·重组表达载体向农杆菌的转化 | 第41页 |
·表达载体农杆菌的菌液 PCR 检测 | 第41-42页 |
·表达载体的遗传转化油菜下胚轴 | 第42页 |
·种子消毒与出苗培养 | 第42页 |
·农杆菌摇菌准备 | 第42页 |
·菌液浸染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42页 |
·结果 | 第42-45页 |
·取得目的片段 | 第42-43页 |
·质粒酶切与连接结果 | 第43-44页 |
·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菌液 PCR 阳性鉴定结果 | 第44-45页 |
·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菌液向油菜的遗传转化 | 第45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