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间套作对光能利用的影响 | 第13-16页 |
·间套作提高作物群体叶面积指数、延长生育期 | 第13-15页 |
·间套作提高作物群体光能利用率 | 第15-16页 |
·间套作对产量的影响 | 第16-17页 |
·间套作对水分利用的影响 | 第17-18页 |
·间套作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 第17页 |
·间套作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机理分析 | 第17-18页 |
·结语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19页 |
·试验设计 | 第19页 |
·观测内容及测定方法 | 第19-21页 |
·光合有效辐射(PAR) | 第19-20页 |
·土壤水分 | 第20页 |
·作物不同生育期形态指标 | 第20页 |
·产量测定 | 第20-21页 |
·气象数据测定 | 第21页 |
·数据处理 | 第21-23页 |
·光合有效辐射的计算 | 第21页 |
·产量及耗水量计算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玉米‖甘蓝间作光合有效辐射时空分布格局 | 第23-44页 |
·玉米‖甘蓝间作模式光合有效辐射分布特征 | 第23-31页 |
·玉米‖甘蓝间作不同模式光合有效辐射的比较 | 第23-24页 |
·玉米‖甘蓝间作不同模式光合有效辐射水平分布特征 | 第24-25页 |
·间作玉米带光合有效辐射垂直分布特征 | 第25-26页 |
·间作玉米带、间作甘蓝带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变化 | 第26-29页 |
·间作玉米带、间作甘蓝带光合有效辐射的季节变化 | 第29-30页 |
·间作玉米带光合有效辐射与玉米行数的相关关系 | 第30页 |
·间作甘蓝带光合有效辐射与甘蓝行数的相关关系 | 第30-31页 |
·间作玉米带透光率和间作甘蓝带遮荫率的分布特征 | 第31-37页 |
·间作玉米带透光率分布特征 | 第31-36页 |
·间作甘蓝带遮荫率分布特征 | 第36-37页 |
·间作玉米产量与光合有效辐射或间作行数的关系 | 第37-40页 |
·间作玉米产量与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关关系 | 第37页 |
·间作玉米产量与玉米行数的相关关系 | 第37-38页 |
·单作玉米产量与玉米行数的相关关系 | 第38-40页 |
·间作甘蓝生长和产量与光合有效辐射或间作行数的关系 | 第40-44页 |
·间作对甘蓝叶球横径的影响 | 第40-41页 |
·间作甘蓝叶球横径与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关关系 | 第41-42页 |
·间作甘蓝产量与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关关系 | 第42页 |
·间作甘蓝产量与甘蓝行数的相关关系 | 第42页 |
·间作甘蓝产量与遮荫率的相关关系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玉米‖甘蓝间作水分时空分布格局及水分利用效率 | 第44-54页 |
·玉米‖甘蓝间作对土壤水分时间分配的影响 | 第44-46页 |
·玉米‖甘蓝间作对土壤水分垂直分配的影响 | 第46-48页 |
·玉米‖甘蓝间作不同带间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 | 第48-49页 |
·玉米‖甘蓝间作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 | 第49-51页 |
·不同间作模式作物带耗水量比较 | 第51-52页 |
·玉米‖甘蓝间作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讨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