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1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7-10页 |
·指纹采集 | 第7页 |
·USB数据传输 | 第7-10页 |
§1.2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 第10页 |
§1.3 本论文的内容介绍 | 第10-11页 |
第二章 USB规范和协议 | 第11-27页 |
§2.1 USB的设计目标 | 第11页 |
§2.2 USB物理接口和电平特性 | 第11-13页 |
·USB物理接口 | 第11-12页 |
·USB电平特性 | 第12-13页 |
§2.3 系统结构 | 第13-18页 |
·USB互连 | 第13-14页 |
·USB设备 | 第14-16页 |
·USB主机 | 第16-18页 |
·USB系统拓扑结构 | 第18页 |
§2.4 USB传输类型 | 第18-19页 |
§2.5 USB协议 | 第19-26页 |
·字段 | 第19-21页 |
·循环冗余校验 | 第21页 |
·包格式 | 第21-23页 |
·事务格式 | 第23-26页 |
§2.6 USB总线枚举 | 第26-27页 |
第三章 EDA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第27-32页 |
§3.1 EDA概述 | 第27页 |
§3.2 关于Verilog HDL证言 | 第27-29页 |
§3.3 可编程逻辑器件简介 | 第29-30页 |
§3.4 基于Verilog HDL语言的CPLD开发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指纹采集系统中USB接口的硬件设计 | 第32-52页 |
§4.1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 第32-34页 |
·芯片选择 | 第32页 |
·系统结构 | 第32-34页 |
§4.2 CMOS图像传感器—OV7620 | 第34-35页 |
·OV7620内部结构 | 第34页 |
·OV7620工作原理 | 第34-35页 |
§4.3 USB主控芯片—AN2131QC | 第35-40页 |
·AN2131QC结构框图 | 第35-36页 |
·AN2131QC微处理器 | 第36-37页 |
·AN2131QC端点 | 第37-38页 |
·AN2131QC枚举与重枚举 | 第38-40页 |
§4.4 高述数据缓冲区的实现 | 第40-47页 |
·EPM7128STC—10和IS61C1024简介 | 第41-42页 |
·功能逻辑电路 | 第42-43页 |
·缓冲区逻辑电路的实现 | 第43-47页 |
§4.5 其他辅助硬件电路设计 | 第47-52页 |
·电压调整模块电路设计 | 第47-48页 |
·EEPROM电路设计 | 第48-49页 |
·串口电路设计(调试接口电路) | 第49-52页 |
第五章 USB接口的软件设计 | 第52-71页 |
§5.1 固件开发环境 | 第53-55页 |
·EZ—USB控制面板 | 第53-54页 |
·Keil C51开发调试工具 | 第54-55页 |
§5.2 AN2131QC固件程序设计 | 第55-61页 |
·主程序 | 第55-56页 |
·枚举子程序 | 第56-58页 |
·USB传输子程序 | 第58-60页 |
·I2C子程序 | 第60-61页 |
§5.3 通用驱动程序的开发 | 第61-68页 |
·WDM驱动程序的调用机制 | 第62页 |
·WDM设备驱动程序的组成模块 | 第62-64页 |
·初始化模块 | 第64-65页 |
·分发例程模块 | 第65页 |
·即插即用模块 | 第65-67页 |
·电源管理模块 | 第67-68页 |
§5.4 固件下载驱动程序设计 | 第68-69页 |
§5.5 驱动程序的装载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1-72页 |
发表文章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