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分子标记与牛遗传育种研究) | 第17-35页 |
1 分子标记的发展简介 | 第17-18页 |
·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I 类分子标记 | 第17页 |
·以 PCR 为基础的Ⅱ类分子标记 | 第17-18页 |
·以测序为核心的Ⅲ类分子标记及其它标记 | 第18页 |
2 几种常用的分子遗传标记的原理及特点 | 第18-21页 |
·RFLP 标记 | 第18页 |
2 2 RAPD 标记 | 第18-19页 |
·微卫星DNA标记 | 第19页 |
·PCR-SSCP 标记 | 第19-20页 |
·SNP 标记 | 第20-21页 |
3. 分子标记在牛育种中的应用 | 第21-35页 |
·主效基因和数量性状位点 | 第21-26页 |
·主效基因 | 第21-23页 |
·数量性状位点 | 第23-25页 |
·标记辅助选择 | 第25-26页 |
·与牛生长发育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 第26-35页 |
·微卫星标记 | 第26-27页 |
·牛生长激素(GH)基因 | 第27-28页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及其基因 | 第28-29页 |
·IGF 系统概述 | 第28-29页 |
·IGF 系统各因子的基因多型性与牛的生产性能 | 第29页 |
·乳蛋白基因 | 第29-31页 |
·乳蛋白及其基因 | 第29-30页 |
·乳蛋白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泌乳生产性状之间的关系 | 第30-31页 |
·POU1F1 基因 | 第31-32页 |
·核外基因 | 第32页 |
·其它候选基因 | 第32-35页 |
·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 | 第32-33页 |
·Leptin(Lep)基因 | 第33页 |
·前脂肪因子l (PREF-1) | 第33-34页 |
·其它可能与肉牛产肉性状相关的基因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五个肉牛群体屠宰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 | 第35-8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46页 |
·实验材料 | 第35-38页 |
·实验动物 | 第35页 |
·实验试剂 | 第35页 |
·主要溶液与缓冲液 | 第35-36页 |
·PCR 引物 | 第36-38页 |
·仪器设备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5页 |
·血样 DNA 的提取与分离 | 第38-39页 |
·DNA 质量检测 | 第39页 |
·PCR-RFLP DNA标记分析 | 第39-42页 |
·五群体肉牛POU1F1 基因座PCR-RFLP 分析 | 第40-41页 |
·反应混合液的组成与制备 | 第40页 |
·PCR 反应的程序 | 第40页 |
·PCR反应产物的限制性酶切 | 第40-41页 |
·酶切产物的电泳图像分析 | 第41页 |
·五群体肉牛IGFBP-3 基因座PCR-RFLP 分析 | 第41页 |
·反应混合液的组成与制备 | 第41页 |
·PCR 反应的程序 | 第41页 |
·PCR反应产物的限制性酶切 | 第41页 |
·酶切产物的电泳图像分析 | 第41页 |
·五群体肉牛mtDNA 165 rRNA基因座PCR-RFLP 分析 | 第41-42页 |
·反应混合液的组成与制备 | 第41-42页 |
·PCR-RFLP 的PCR反应的程序 | 第42页 |
·PCR反应产物的限制性酶切 | 第42页 |
·酶切产物的电泳图像分析 | 第42页 |
·GH intronⅠ和Lf 基因5ˊ侧翼区部分序列PCR-SSCP 标记分析 | 第42-44页 |
·检测 SNP 的 PCR-SSCP 分析所用溶液 | 第42-43页 |
·PCR 反应体系及程序 | 第43页 |
·PCR-SSCP 的PCR 产物变性 | 第43页 |
·PCR 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43-44页 |
·SSCP 结果的图象分析 | 第44页 |
·微卫星 DNA 标记分析 | 第44-45页 |
·微卫星反应混合液的组成与制备 | 第44页 |
·微卫星PCR 反应的程序 | 第44页 |
·微卫星PCR 反应产物的电泳 | 第44-45页 |
·图像分析 | 第45页 |
·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 第45-46页 |
·多态信息含量(PIC) | 第45页 |
·有效等位基因数(Ne) | 第45-46页 |
·位点杂合度(h) | 第46页 |
·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及χ2 检验 | 第46页 |
·屠宰性能数据统计分析 | 第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6页 |
·基因组 DNA 检测 | 第46页 |
·五个肉牛群体候选基因座PCR-RFLP多态性分析 | 第46-49页 |
·PCR 产物的检测 | 第46页 |
·酶切产物的检测与基因型的判定 | 第46-48页 |
·多态基因座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 第48-49页 |
·GH intronⅠ和Lf基因5ˊ调控区部分序列SSCP 的多态性检测 | 第49-51页 |
·PCR 变性产物的聚丙烯酰胺(PAGE)凝胶电泳检测 | 第49-50页 |
·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 第50-51页 |
·五个肉牛群体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检测 | 第51-54页 |
·微卫星位点的 PCR 产物的聚丙烯酰胺(PAGE)凝胶电泳检测 | 第51-52页 |
·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 第52页 |
·五个肉牛群体微卫星基因座群体遗传特性 | 第52-54页 |
·候选基因座/微卫星位点多态性与屠宰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54-56页 |
·候选基因座PCR-RFLP 与屠宰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54页 |
·候选基因座PCR-SSCP 与屠宰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54-55页 |
·微卫星位点多态性与泌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55-56页 |
3. 讨论 | 第56-60页 |
·五个肉牛群体的遗传特性 | 第56-58页 |
·五个肉牛群体3个候选基因座的PCR-RFLP分析 | 第56-57页 |
·五个肉牛群体2 个候选基因座PCR-SSCP 分析 | 第57页 |
·五个肉牛群体7 个微卫星位点的遗传特性 | 第57-58页 |
·候选基因座的PCR-RFLP 多态性与屠宰性状的关系 | 第58-59页 |
·候选基因座的 PCR-SSCP 多态性与屠宰性状的关系 | 第59页 |
·微卫星位点多态性与屠宰性状的关系 | 第59-60页 |
4. 结论 | 第60-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附表1 9个微卫星位点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 | 第93-98页 |
作者简介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