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解读
前言 | 第1-10页 |
第一章 电视民生新闻顺时而生 | 第10-15页 |
第一节 外部原因 | 第10-12页 |
第二节 内部原因 | 第12-13页 |
第三节 技术原因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义及本质 | 第15-18页 |
第一节 概念的提出 | 第15页 |
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电视民生新闻的本质 | 第16-18页 |
第三章 电视民生新闻的新闻学分析 | 第18-25页 |
第一节 电视民生新闻的真实性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电视民生新闻的接近性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电视民生新闻的趣味性 | 第20-22页 |
第四节 电视民生新闻的时效性 | 第22-25页 |
第四章 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学分析 | 第25-31页 |
第一节 编码和译码 | 第25页 |
第二节 受众理念的确立 | 第25-28页 |
第三节 栏目包装 | 第28-31页 |
第五章 电视民生新闻的文化学分析 | 第31-38页 |
第一节 从工具理性到人文精神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对百姓生存状态的关心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平民视角 | 第33-35页 |
第四节 服务意识 | 第35-36页 |
第五节 正视地域文化 | 第36-38页 |
第六章 电视民生新闻的社会学分析 | 第38-43页 |
第一节 社会进步是电视民生新闻的生成前提 | 第38-40页 |
第二节 知情权与话语权的保障 | 第40-41页 |
第三节 隐藏的意识形态与社会控制 | 第41-43页 |
第七章 电视民生新闻的不足及发展趋势 | 第43-48页 |
第一节 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发展趋势预测 | 第45-48页 |
参考书目及网站 | 第48-49页 |
科研成果简介 | 第49-50页 |
声明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