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40页 |
1. 1 碳纳米管 | 第12-30页 |
1. 1. 1 引言 | 第12页 |
1. 1. 2 碳纳米管的发现、结构和制备 | 第12-14页 |
1. 1. 2. 1 碳纳米管的发现 | 第12页 |
1. 1. 2. 2 碳纳米管的结构 | 第12-13页 |
1. 1. 2. 3 碳纳米管的制备 | 第13-14页 |
1. 1. 3 碳纳米管的物理特性及其潜在应用 | 第14-17页 |
1. 1. 3. 1 力学性能 | 第14-15页 |
1. 1. 3. 2 电学性质 | 第15页 |
1. 1. 3. 3 磁学性质 | 第15-16页 |
1. 1. 3. 4 场发射性能 | 第16页 |
1. 1. 3. 5 储氢性能及其它 | 第16-17页 |
1. 1. 4 碳纳米管的功能化及其潜在应用 | 第17-22页 |
1. 1. 4. 1 掺杂 | 第17页 |
1. 1. 4. 2 表面覆层 | 第17-18页 |
1. 1. 4. 3 填充 | 第18-19页 |
1. 1. 4. 4 表面化学修饰 | 第19-22页 |
1. 1. 5 聚合物修饰碳纳米管的方法及其应用 | 第22-30页 |
1. 1. 5. 1 碳管直接分散/共混法 | 第22-24页 |
1. 1. 5. 2 原位聚合法 | 第24-27页 |
1. 1. 5. 3 接枝法 | 第27-30页 |
1. 2 有机磁性材料的发展与现状 | 第30-40页 |
1. 2. 1 磁性基本理论 | 第30-33页 |
1. 2. 1. 1 磁性的本质和来源 | 第30-31页 |
1. 2. 1. 2 磁性的分类 | 第31-33页 |
1. 2. 2 有机磁性化合物 | 第33-40页 |
1. 2. 2. 1 纯有机磁性化合物 | 第33-36页 |
1. 2. 2. 2 含金属的有机磁性化合物 | 第36-40页 |
第二章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42-59页 |
3. 1 原料及试剂 | 第42-43页 |
3. 2 仪器型号及测试方法 | 第43-44页 |
3. 3 碳纳米管的制备、纯化、氧化及表征 | 第44-49页 |
3. 3. 1 碳纳米管的制备 | 第44-45页 |
3. 3. 2 碳纳米管的纯化 | 第45页 |
3. 3. 3 碳纳米管的氧化/羧基化处理 | 第45页 |
3. 3. 4 结构表征 | 第45-49页 |
3. 3. 4. 1 拉曼光谱 | 第45-46页 |
3. 3. 4. 2 形貌分析 | 第46-48页 |
3. 3. 4. 3 红外谱图 | 第48-49页 |
3. 3. 5 小结 | 第49页 |
3. 4 单体的合成及表征 | 第49-51页 |
3. 4. 1 1,4-二溴丁二酮的合成 | 第49-50页 |
3. 4. 2 单体2,2’-二氨基-4,4’-联噻唑(DABT)的合成 | 第50-51页 |
3. 5 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51-58页 |
3. 5. 1 聚酰胺酸的合成及表征 | 第51-55页 |
3. 5. 2 聚西佛碱的合成及表征 | 第55-58页 |
3. 5. 2. 1 脂肪族聚西佛碱的合成及表征 | 第55-56页 |
3. 5. 2. 2 芳香族聚西佛碱的合成及表征 | 第56-58页 |
3. 6 配合物金属含量的测定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单壁碳纳米管/聚酰胺酸接枝复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能研究 | 第59-81页 |
4. 1 单壁碳纳米管/聚酰胺酸接枝复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 第59-61页 |
4. 1. 1 单壁碳纳米管(SWNT)与聚酰胺酸(PAA)的接枝反应 | 第59页 |
4. 1. 2 碳管接枝复合物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 第59-61页 |
4. 2 结构表征 | 第61-70页 |
4. 2. 1 红外谱图 | 第61-63页 |
4. 2. 2 元素分析 | 第63-64页 |
4. 2. 3 拉曼光谱 | 第64-66页 |
4. 2. 4 形貌分析 | 第66-68页 |
4. 2. 5 热重分析 | 第68-70页 |
4. 3 性能研究 | 第70-80页 |
4. 3. 1 磁性能研究 | 第70-77页 |
4. 3. 1. 1 SWNT-COOH的磁性 | 第70-71页 |
4. 3. 1. 2 SWNT-PAA-Nd~(3+)(IVb2) 的磁性 | 第71-73页 |
4. 3. 1. 3 SWNT-PAA-Fe~(2+)(IVb1) 的磁性 | 第73-75页 |
4. 3. 1. 4 SWNT-PAA-Fe~(2+)(IVa2) 的磁性 | 第75-76页 |
4. 3. 1. 5 SWNT-PAA-M~(n+)(M~(n+)=Fe~(2+),Nd~(3+))配合物磁性能小结 | 第76-77页 |
4. 3. 2 导电性初探 | 第77-80页 |
4. 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单壁碳纳米管/含联噻唑环聚西佛碱接枝复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能研究 | 第81-105页 |
5. 1 单壁碳纳米管/芳香族聚西佛碱金属配合物 | 第81-91页 |
5. 1. 1 单壁碳纳米管/芳香族聚西佛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 第81-83页 |
5. 1. 1. 1 SWNT-TAPDA接枝复合物的合成 | 第81页 |
5. 1. 1. 2 SWNT-TAPDA-Nd~(3+)配合物的合成 | 第81-83页 |
5. 1. 2 结构表征 | 第83-87页 |
5. 1. 2. 1 红外谱图 | 第83-84页 |
5. 1. 2. 2 元素分析 | 第84页 |
5. 1. 2. 3 热重分析 | 第84-85页 |
5. 1. 2. 4 形貌分析 | 第85-87页 |
5. 1. 3 磁性能研究 | 第87-91页 |
5. 1. 3. 1 SWNT-COOH的磁性 | 第87-88页 |
5. 1. 3. 2 SWNT-TAPDA-Nd~(3+)的磁性 | 第88-91页 |
5. 2 单壁碳纳米管/脂肪族共轭聚西佛碱金属配合物 | 第91-104页 |
5. 2. 1 单壁碳纳米管/脂肪族聚西佛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 第91-93页 |
5. 2. 1. 1 SWNT-PDTEN接枝复合物的合成 | 第91-92页 |
5. 2. 1. 2 SWNT-PDTEN-Nd~(3+)配合物的合成 | 第92-93页 |
5. 2. 2 结构表征 | 第93-96页 |
5. 2. 2. 1 红外谱图 | 第93页 |
5. 2. 2. 2 拉曼光谱 | 第93-94页 |
5. 2. 2. 3 形貌分析 | 第94-96页 |
5. 2. 3 磁性能研究 | 第96-104页 |
5. 2. 3. 1 SWNT-COOH(Pt/Rh)的磁性 | 第96-97页 |
5. 2. 3. 2 含联噻唑的聚合物PDTEN的磁性 | 第97-99页 |
5. 2. 3. 3 SWNT-PDTEN的磁性 | 第99-100页 |
5. 2. 3. 4 SWNT-PDTEN-Nd~(3+)配合物的磁性 | 第100-103页 |
5. 2. 3. 5 SWTN-PDTEN-Nd~(3+)磁性能的探讨 | 第103-104页 |
5. 3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六章 多壁碳纳米管金属离子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磁性能研究 | 第105-134页 |
6. 1 多壁碳纳米管与稀土离子的配合物 | 第105-123页 |
6. 1. 1 多壁碳纳米管稀土离子配合物的制备 | 第106页 |
6. 1. 2 结构表征 | 第106-112页 |
6. 1. 2. 1 形貌分析 | 第106-107页 |
6. 1. 2. 2 红外谱图 | 第107-110页 |
6. 1. 2. 3 拉曼光谱 | 第110-112页 |
6. 1. 3 磁性能研究 | 第112-123页 |
6. 1. 3. 1 MWNT-COOH的磁性 | 第112-113页 |
6. 1. 3. 2 MWNT-Gd~(3+)的磁性1 | 第113-116页 |
6. 1. 3. 3 MWNT-Er~(3+)的磁性 | 第116-119页 |
6. 1. 3. 4 MWNT-Nd~(3+)的磁性 | 第119-121页 |
6. 1. 3. 5 MWNT-Sm~(3+),MWNT-Pr~(3+)的磁性 | 第121-123页 |
6. 2 多壁碳纳米管与Fe~(2+)的配合物(MWNT-Fe~(2+) | 第123-129页 |
6. 2. 1 多壁碳纳米管Fe~(2+)配合物的制备 | 第123页 |
6. 2. 2 结构表征 | 第123-126页 |
6. 2. 2. 1 红外谱图 | 第123-124页 |
6. 2. 2. 2 拉曼光谱 | 第124-125页 |
6. 2. 2. 3 能谱分析 | 第125-126页 |
6. 2. 3 MWNT-Fe~(2+)的磁性能 | 第126-129页 |
6. 3 多壁碳纳米管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磁性能探讨 | 第129-133页 |
6. 4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4-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52页 |
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 | 第152-154页 |
致谢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