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化学论文

拉米夫定的结构确证、原料药及片剂的质量控制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前言第10-13页
第一部分 拉米夫定的结构确证第13-20页
 1 仪器及试药第13页
  1.1 仪器第13页
  1.2 试药第13页
 2 拉米夫定结构确证第13-20页
  2.1 熔点第13页
  2.2 热分析第13-14页
  2.3 元素分析第14页
  2.4 紫外光谱第14-15页
  2.5 红外光谱第15页
  2.6 质谱第15-16页
  2.7 核磁共振谱第16-19页
   2.7.1 ~1H-NMR谱第16-18页
   2.7.2 ~(13)C-NMR谱第18-19页
  2.8 结论第19-20页
第二部分 拉米夫定原料药及拉米夫定片的质量控制研究第20-56页
 一、拉米夫定原料药第20-47页
  1 仪器与试药第20页
   1.1 仪器第20页
   1.2 试药第20页
  2 性状第20-23页
   2.1 外观、色泽、臭、味、结晶性等第20页
   2.2 溶解度第20-21页
   2.3 吸收系数第21-23页
    2.3.1 仪器校正第21页
    2.3.2 测定条件的选择第21-22页
    2.3.3 吸收系数测定第22-23页
   2.4 比旋度第23页
   2.5 引湿性第23页
  3 鉴别第23-24页
   3.1 胞嘧啶双键的鉴别第24页
   3.2 芳伯胺基结构的鉴别(重氮化反应)第24页
   3.3 母核共轭结构的紫外鉴别第24页
   3.4 HPLC鉴别第24页
   3.5 红外鉴别第24页
  4 检查第24-39页
   4.1 一般杂质第24-25页
    4.1.1 氯化物和硫酸盐第24页
    4.1.2 炽灼残渣第24页
    4.1.3 铁盐和重金属第24-25页
    4.1.4 砷盐第25页
   4.2 干燥失重第25页
   4.3 溶液澄清度与颜色第25页
   4.4 酸碱度第25页
   4.5 有机溶剂残留量第25-29页
    4.5.1 分析方法及检测限度第25页
    4.5.2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第25-26页
    4.5.3 溶液的配制第26页
    4.5.4 分析方法的验证第26-27页
    4.5.5 样品的测定第27-29页
   4.6 有关物质第29-36页
    4.6.1 分析方法及检查限度的确定第29页
    4.6.2 试验条件的选择第29-31页
    4.6.3 测定方法第31-32页
    4.6.4 分析方法的验证第32-35页
    4.6.5 有关物质测定结果第35-36页
   4.7 右旋异构体第36-39页
    4.7.1 分析方法及检查限度的确定第36页
    4.7.2 试验条件的选择第36-37页
    4.7.3 测定法第37页
    4.7.4 分析方法的验证第37-38页
    4.7.5 右旋异构体测定结果第38-39页
  5 含量测定第39-47页
   5.1 拉米夫定对照品含量测定第39-40页
    5.1.1 方法的选择第39页
    5.1.2 测定法第39页
    5.1.3 电位滴定曲线第39-40页
    5.1.4 中间精密度第40页
    5.1.5 重复性试验及含量测定结果第40页
   5.2 拉米夫定原料药含量测定第40-47页
    5.2.1 方法的选择第40-41页
    5.2.2 试验条件的选择第41页
    5.2.3 含量测定第41-42页
    5.2.4 分析方法的验证第42-46页
    5.2.5 含量测定结果第46-47页
  6 稳定性考察第47页
 二、拉米夫定片第47-56页
  1 仪器与试药第47页
  2 性状第47-48页
  3 鉴别第48页
   3.1 胞嘧啶双键的鉴别第48页
   3.2 芳伯胺基结构的鉴别(重氮化反应)第48页
   3.3 共轭结构的紫外光谱鉴别第48页
   3.4 HPLC鉴别第48页
  4 检查第48-53页
   4.1 一般杂质第48页
   4.2 水分第48页
   4.3 重量差异第48-49页
   4.4 溶出度第49-51页
    4.4.1 试验方法的选择第49页
    4.4.2 溶出度测定方法第49页
    4.4.3 溶出曲线第49-50页
    4.4.4 溶出均一性试验第50-51页
    4.4.5 与市售进口片剂的比较第51页
    4.4.6 测定法第51页
   4.5 有关物质第51-52页
    4.5.1 分析方法及限度的确定第51页
    4.5.2 试验条件的选择第51页
    4.5.3 测定方法第51-52页
    4.5.4 分析方法的验证第52页
    4.5.5 有关物质检查结果第52页
   4.6 右旋异构体第52-53页
    4.6.1 测定法第52页
    4.6.2 影响因素试验第52-53页
    4.6.3 右旋异构体检查结果第53页
  5 含量测定第53-54页
   5.1 测定方法第53-54页
   5.2 分析方法的验证第54页
   5.3 含量测定结果第54页
  6 稳定性考察第54-56页
第三部分 拉米夫定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第56-70页
 1 仪器与试药第56页
  1.1 仪器第56页
  1.2 试药第56页
 2 血浆中拉米夫定 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第56-59页
  2.1 波长及色谱条件的选择第56-57页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57页
  2.3 血浆样品预处理方法的建立第57-58页
   2.3.1 沉淀剂的选择第57页
   2.3.2 沉淀剂的用量第57-58页
   2.3.3 酶抑制剂的选择第58页
  2.4 样品处理及测定方法第58-59页
 3 分析方法的验证第59-62页
  3.1 专属性考察第59页
  3.2 线性关系、检测限及定量限第59页
  3.3 回收试验第59-60页
   3.3.1 空白加样回收试验第59-60页
   3.3.2 样品加样回收试验第60页
  3.4 精密度试验第60-61页
  3.5 样品稳定性考察第61-62页
 4 拉米夫定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第62-70页
  4.1 试验材料第62页
  4.2 动物试验模型及给药方式的选择第62-63页
  4.3 试验方法第63页
  4.4 血浆样品测定第63页
  4.5 测定结果第63-64页
  4.6 试验数据处理第64-70页
   4.6.1 药动学参数计算第64-68页
   4.6.2 非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的计算第68-69页
   4.6.3 生物等效性评价第69-70页
讨论第70-73页
总结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5页
综述第75-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声明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适合协同学习环境的网络服务质量研究
下一篇:有限用户多信道共用系统理论分析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