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根癌农杆菌介导NHX基因转化新疆甘蓝型油菜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英文摘要第11-14页
英文缩略语第14-15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5-36页
 第一章 Na~+/H~+逆向转运蛋白及其与植物耐盐性的关系第15-22页
  1. Na~+的外排第15-17页
  2. Na~+在液泡内的区隔化第17-19页
  3.N a~+/H~+逆向转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及功能保守性第19-22页
 第二章 农杆菌介导的油菜转基因研究进展第22-32页
  1. 根瘤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机理第23-25页
   ·Ti 质粒载体系统第23页
   ·T–DNA 的转移及其相关基因第23-25页
     ·T-DNA第23-24页
     ·Chv 基因、Cel 基因和Att 基因第24页
     ·Vir 基因第24-25页
  2. 影响转化频率的主要因素第25-28页
   ·植物的基因型第25页
   ·外植体及其生理状态第25-26页
   ·农杆菌菌株对转化效果的影响第26-27页
   ·外植体与农杆菌共培养条件对转化效果的影响第27-28页
   ·抗生素对转化的影响第28页
  3. 转基因植株的筛选第28-29页
  4. 芸苔属植物转基因的遗传与表达第29页
  5. 国内外主要研究现状第29-31页
  6.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展望第31-32页
 第三章 转基因植株鉴定第32-36页
  1. 外源基因整合的鉴定第32-33页
  2. 外源基因转录水平的鉴定第33-34页
  3. 外源基因表达蛋白的检测第34页
  4. 报告基因的酶法检测第34-36页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第36-69页
 第一章 影响甘蓝型油菜带柄子叶高频率再生植株的研究第36-4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38页
   ·供试材料第36页
   ·种子的表面消毒与无菌苗获得第36页
   ·培养基组成第36-37页
   ·不同分化培养基的芽再生实验第37页
   ·不同苗龄的外植体分化第37页
   ·不同预培养处理的芽再生实验第37页
   ·计算方法第37-3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8-41页
   ·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带柄子叶芽苗分化的影响第38-39页
   ·龄对甘蓝型油菜带柄子叶分化的影响第39页
   ·预培养对带柄子叶再生的影响第39-40页
   ·AgNO_3对带柄子叶再生的影响第40页
   ·再生芽的生根与驯化第40-41页
  3. 讨论第41-43页
 第二章 新疆甘蓝型油菜下胚轴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研究第43-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4-46页
   ·材料第44页
   ·方法第44-46页
     ·下胚轴组培体系的建立第44-45页
     ·下胚轴组培过程中玻璃化问题的解决对策第45-46页
       ·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第45页
       ·蔗糖浓度第45页
       ·NH_4~+浓度第45页
       ·不同的封口材料第45页
       ·琼脂浓度第45-46页
       ·诱芽率和玻璃化率的计算方法第4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6-53页
   ·下胚轴组培体系的建立第46-50页
     ·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下胚轴芽苗分化的影响第46-48页
     ·苗龄对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分化的影响第48页
     ·预培养对下胚轴再生的影响第48-49页
     ·AgNO_3对下胚轴再生的影响第49页
     ·再生芽的增殖、扶壮与生根第49-50页
   ·下胚轴组培过程中玻璃化问题的解决对策第50-53页
     ·不同激素处理对玻璃化的影响第50-51页
     ·不同的蔗糖浓度对玻璃化的影响第51页
     ·NH_4~+浓度对玻璃化的影响第51-52页
     ·不同的封口材料对玻璃化的影响第52页
     ·琼脂浓度对玻璃化的影响第52-53页
  3. 讨论第53-55页
 第三章 农杆菌介导 NHX 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的研究第55-6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5-69页
   ·材料第55-56页
   ·方法第56-61页
     ·无菌苗的获得第56页
     ·卡那霉素临界值的确定第56页
     ·农杆菌的培养第56页
     ·菌液浓度及浸染时间的确定第56-57页
     ·外植体最佳生理状况的选择第57页
     ·确定乙酰丁香酮是否添加第57页
     ·农杆菌对数生长期OD_(600)的确定第57页
     ·再生植株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第57-61页
       ·PCR 检测第57-61页
         ·阳性质粒pBIN438/SsNHX 的小量提取第57页
         ·油菜基因组的提取 Michaels 法第57-58页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所提取的基因组DNA 定量第58-61页
           ·斑点印迹杂交第58-59页
           ·Southern 杂交第59-6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1-66页
   ·卡那霉素浓度对带柄子叶分化的影响第61-62页
   ·菌液浓度与浸染时间对转化的影响第62-63页
   ·外植体生理状况对转化的影响第63页
   ·乙酰丁香酮(AS)对转化的影响第63-64页
   ·对数期菌液浓度对卡那抗性绿苗得率的影响第64-65页
   ·PCR、点杂交及 PCR-SOUTHERN 检测第65-66页
   3. 讨论第66-69页
附录1:油菜再生体系流程及成苗图片第69-73页
   ·带柄子叶组培再生体系图片第69-70页
   ·下胚轴的组培再生体系图片第70-71页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油菜的炼苗、移栽第71-73页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5页
致谢第85-86页
个人简历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理信息数据交换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昆明电信的客户流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