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力学论文--结构动力学论文

基于小波分析的地震地面运动模拟与地震强度指标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7页
   ·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概述第11-12页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特点及采用的分析方法第12-14页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理论的特点第12-13页
     ·性能设计中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第13页
     ·时程分析方法第13-14页
   ·地震地面运动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本论文的研究特点及内容安排第15-17页
     ·本论文的研究特点第15页
     ·本论文内容安排第15-17页
第二章 小波分析概述第17-25页
   ·小波分析出现的理论背景第17-19页
     ·傅立叶分析第17-18页
     ·小波分析的起源第18-19页
   ·小波分析概述第19-25页
     ·连续小波变换和离散化的二进小波第19-21页
     ·多分辨分析第21-22页
     ·Mallat算法第22-25页
第三章 基于小波分析的地震地面运动模拟第25-40页
   ·传统模拟方法概述第25-32页
     ·平稳模型第26-27页
     ·非平稳模型第27-32页
   ·基于小波分析的地震地面运动模拟第32-40页
     ·地震地面运动的模拟方法第32-34页
     ·实例分析第34-38页
     ·本章结论第38-40页
第四章 基于小波分析的地震动强度指标研究第40-62页
   ·现有地震动强度指标的定义第40-42页
     ·Housner谱烈度(简称为SI)第40页
     ·Arias强度(简称为I_a)第40-41页
     ·修正的Arias强度(简称为P_d)第41页
     ·地震势能强度(简称为P_a)第41页
     ·地震特征强度(简称为I_c)第41页
     ·基于小波分析的地震动强度指标(简称为I_w)的定义第41-42页
   ·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和模型概述第42-47页
     ·基本计算假定第43页
     ·分析软件的选择第43-44页
     ·杆件单元计算模型的选择第44页
     ·恢复力模型的选择及骨架曲线主要特征点的确定第44-45页
     ·阻尼矩阵的选择第45页
     ·实际地震记录的调整第45-46页
     ·输入地震波的选择第46-47页
   ·工程实例分析第47页
   ·非线性地震反应结果分析第47-62页
     ·结构地震反应结果与各种地震强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第49-52页
     ·本章结论第52-6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结论第62页
   ·有待解决的问题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入世后我国财政风险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iSCSI的IP SAN研究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