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页 |
| ·心力衰竭病的实质 | 第8页 |
| ·治疗心力衰竭病的药物 | 第8-13页 |
| ·正性肌力药物 | 第9-11页 |
| ·改善血循环类药物 | 第11-12页 |
| ·利尿剂 | 第12页 |
| ·β-受体阻滞剂 | 第12-13页 |
| ·小结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立题依据及化合物设计 | 第14-24页 |
| ·前药原理的一般概念 | 第14-16页 |
| ·与前药体内活化有关的酶系 | 第14-15页 |
| ·前药设计的目的与方法 | 第15-16页 |
| ·手性药物的重要性 | 第16-17页 |
| ·外消旋体拆分的方法 | 第17-20页 |
| ·机械拆分法 | 第17页 |
| ·化学拆分法 | 第17-18页 |
| ·生物化学拆分法 | 第18页 |
| ·色谱拆分法 | 第18页 |
| ·萃取拆分法 | 第18-19页 |
| ·膜拆分法 | 第19-20页 |
| ·左旋匹莫本的研发现状及立题依据 | 第20-24页 |
| 第三章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设计、合成和讨论 | 第24-42页 |
| ·匹莫本的合成路线综述 | 第24-30页 |
| ·化合物合成路线设计 | 第30-33页 |
| ·化合物设计的原理、合成及讨论 | 第33-42页 |
| ·付克反应 | 第33-34页 |
| ·溴代反应条件的探索 | 第34-35页 |
| ·丙二酸二乙酯的缩和 | 第35页 |
| ·硝化反应条件的探索 | 第35-38页 |
| ·水合肼环合条件的探索 | 第38页 |
| ·硝基还原条件的探索 | 第38-41页 |
| ·苯并咪唑环的合成研究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实验部分 | 第42-47页 |
| ·4-丙酰基-乙酰苯胺(31)的制备 | 第42页 |
| ·4-(2-溴-丙酰基)-乙酰苯胺(41)的制备 | 第42-43页 |
| ·2-乙氧羰基-3-(3-硝基-4-乙酰胺基苯甲酰基)-丁酸乙酯(43)的制备 | 第43页 |
| ·4,5-二氢-5-甲基-6-(3-硝基-4-乙酰胺基苯基)-3(2H)哒嗪酮(51)的制备 | 第43-44页 |
| ·4,5-二氢-5-甲基-6-[3,4-二胺基苯基]-3(2H)哒嗪酮(62)的制备 | 第44页 |
| ·(-)4,5-二氢-5-甲基-6-[3,4-二胺基苯基]-3(2H)哒嗪酮(63)的制备 | 第44页 |
| ·(-)4,5-二氢-5-甲基-6-[4-(对甲氧基苯基)苯并-7-咪唑]-3(2H)哒嗪酮(64)制备 | 第44-47页 |
| 第五章 药理实验结果及构效关系的初步探讨 | 第47-50页 |
| ·药理实验 | 第47-48页 |
|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 ·药理实验结果及构效关系的初步探讨 | 第48-50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 附录 | 第56-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