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 | 第1-4页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39页 |
·中药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0-19页 |
·茯苓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多糖分子量和构象的表征方法 | 第22-27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9页 |
第2章 茯苓菌丝体多糖的化学组成与分子量 | 第39-50页 |
·引言 | 第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7页 |
·结论 | 第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第3章 茯苓(1→3)-a-D-葡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溶液性质 | 第50-63页 |
·引言 | 第50页 |
·实验部分 | 第50-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0页 |
·结论 | 第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第4章 茯苓胞外多糖分子量的抗肿瘤活性 | 第63-73页 |
·引言 | 第63页 |
·实验部分 | 第63-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71页 |
·结论 | 第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论文及专利目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