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艺术的现代标志设计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言 | 第8-18页 |
| ·研究的动机与目的 | 第8-10页 |
| ·研究的动机 | 第8-9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 ·相关概念的定义 | 第10-18页 |
| ·关于标志 | 第10-12页 |
| ·符号的论述 | 第12-14页 |
| ·传统艺术的定义 | 第14-15页 |
| ·有意味的形式 | 第15-16页 |
| ·传统图形符号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中国传统图形符号论述 | 第18-27页 |
| ·中国传统艺术符号的起源 | 第18页 |
|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形神观 | 第18-20页 |
| ·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 | 第20-27页 |
| ·图腾崇拜 | 第20-22页 |
| ·宗教信仰 | 第22页 |
| ·哲学观念 | 第22-24页 |
| ·吉祥符号 | 第24-25页 |
| ·中国汉字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传统图形符号与现代标志之间的共性和特性 | 第27-31页 |
| ·传统图形符号与现代标志之间的共性 | 第27-28页 |
| ·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标志设计中所具有特性 | 第28-31页 |
| ·认知性 | 第28页 |
| ·普遍性 | 第28页 |
| ·约束性 | 第28-29页 |
| ·独特性 | 第29页 |
| ·变异性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传统图形符号运用到现代标志设计上的方法 | 第31-41页 |
| ·具象表现方法 | 第32页 |
| ·抽象表现方法 | 第32-33页 |
| ·意象表现方法 | 第33-34页 |
| ·综合表现方法 | 第34-41页 |
| ·重拾装饰 | 第34-35页 |
| ·结合汉字表现 | 第35-38页 |
| ·由字形到图象的设计 | 第37页 |
| ·由抽象到具象的设计 | 第37页 |
| ·汉字名称的风格化设计 | 第37-38页 |
| ·文图结合 | 第38页 |
| ·后现代设计风格 | 第38-41页 |
| 第五章 现代标志设计借用传统图形符号的方式 | 第41-50页 |
| ·借其形 | 第41-44页 |
| ·传统图形符号的直接呈现 | 第42页 |
| ·形的相关 | 第42-44页 |
| ·形的变异、重构 | 第44页 |
| ·延其意 | 第44-46页 |
| ·传其神 | 第46-50页 |
| ·以形写神 | 第46页 |
| ·离形得神 | 第46-48页 |
| ·神形一体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