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离子注入奥氏体不锈钢中显微组织与抗菌性能的研究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页 |
·引言 | 第7-8页 |
·抗菌材料 | 第8-10页 |
·抗菌材料的定义 | 第8页 |
·抗菌材料的分类 | 第8-9页 |
·抗菌性能评价标准 | 第9-10页 |
·无机抗菌材料 | 第10-13页 |
·无机抗菌材料的分类 | 第10-11页 |
·无机抗菌材料的抗菌机理 | 第11-12页 |
·无机抗菌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 第12-13页 |
·抗菌金属材料 | 第13-17页 |
·抗菌金属材料的分类 | 第13-14页 |
·抗菌不锈钢的研制 | 第14-17页 |
·离子注入法制备含铜抗菌不锈钢 | 第17-21页 |
·铜离子作为抗菌剂的意义 | 第17-18页 |
·含铜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机理 | 第18-19页 |
·离子注入法制备抗菌不锈钢的意义 | 第19-21页 |
·离子注入机理及特点 | 第19-20页 |
·离子注入技术的应用 | 第20-21页 |
·离子注入制备含铜抗菌不锈钢的优点 | 第21页 |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案 | 第22-29页 |
·实验材料与试样制备 | 第22页 |
·离子注入实验 | 第22-24页 |
·离子注入设备 | 第22-23页 |
·离子注入实验方案 | 第23-24页 |
·抗菌处理实验 | 第24-25页 |
·抗菌处理实验设备 | 第24页 |
·抗菌处理工艺制度的选取 | 第24-25页 |
·抗菌实验 | 第25-26页 |
·抗菌性能检测实验 | 第25-26页 |
·抗菌机理实验 | 第26页 |
·腐蚀实验 | 第26-27页 |
·检测与分析方法 | 第27-29页 |
·光学显微分析 | 第27页 |
·X射线衍射分析(GXRD) | 第27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 第27-28页 |
·俄歇电子能谱分析(AES)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9-54页 |
·离子注入工艺对不锈钢抗菌性能的影响 | 第29-34页 |
·离子注入的浓度计算 | 第29-32页 |
·离子注入中增强扩散效应对注入元素分布的影响 | 第32页 |
·离子注入能量和剂量对不锈钢抗菌性能的影响 | 第32-34页 |
·抗菌处理对不锈钢抗菌性能的影响 | 第34-38页 |
·抗菌处理温度对不锈钢抗菌性能的影响 | 第34-36页 |
·抗菌处理时间对不锈钢抗菌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铜离子注入对不锈钢持续抗菌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铜离子注入不锈钢中的抗菌机理 | 第38-42页 |
·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较 | 第39-40页 |
·铜离子注入不锈钢中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机理 | 第40-42页 |
·铜离子注入及抗菌处理前后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42-47页 |
·铜离子注入及抗菌处理后的XRD分析 | 第42-46页 |
·离子注入后的TEM分析 | 第46-47页 |
·注入层的AES测试分析 | 第47-51页 |
·铜离子注入及抗菌处理对耐蚀性能的影响 | 第51-54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