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0页 |
1.1 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7-8页 |
1.2 地下水水质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9-10页 |
第二章 环境概况 | 第10-28页 |
2.1 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 | 第10-16页 |
2.2 区域地质条件概述 | 第16-21页 |
2.3 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含水层分布规律 | 第21-25页 |
2.4 社会环境 | 第25-28页 |
第三章 地下水化学组分背景特征 | 第28-31页 |
3.1 背景值的计算方法介绍 | 第28-29页 |
3.2 背景值的计算结果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与评述 | 第31-41页 |
4.1 北京市地下水污染源概况 | 第31-37页 |
4.2 城近郊区地下水污染源概况 | 第37-41页 |
第五章 地下水水质特征 | 第41-51页 |
5.1 水质标准 | 第41-42页 |
5.2 常规项目的检出状况及其分布特征 | 第42-48页 |
5.3 有害毒物检出状况及其分布 | 第48-49页 |
5.4 有机物检出状况及评价 | 第49-51页 |
第六章 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 | 第51-59页 |
6.1 综合指数法 | 第51-54页 |
6.2 模糊数学评判法 | 第54-58页 |
6.3 两种评价方法结果比较 | 第58-59页 |
第七章 地下水水质多年变化趋势 | 第59-74页 |
7.1 地下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 | 第59-62页 |
7.2 城近郊区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 第62-65页 |
7.3 水质变化趋势预测 | 第65-71页 |
7.4 硬度与水位相关分析预测 | 第71-74页 |
第八章 地下水保护综合措施 | 第74-79页 |
8.1 控制地下水资源过量开发 | 第74-75页 |
8.2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调蓄 | 第75-77页 |
8.3 加大污水资源化力度、加快排污系统设施的建设 | 第77页 |
8.4 治理固体废弃物 | 第77-78页 |
8.5 加强环境管理,进行综合防治 | 第78-79页 |
第九章 结论 | 第79-8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摘要 | 第90-94页 |
ABSTRACT | 第94-98页 |
后记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