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人性书写与剖析——王安忆小说创作论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导言 | 第7-8页 |
| 第一章 一以贯之的创作核心:人性 | 第8-23页 |
| ·第一阶段:清新的雨中世界 | 第10-13页 |
| ·“雯雯”式的人性体悟 | 第10-11页 |
| ·人性体悟的深度 | 第11-12页 |
| ·对“雯雯”式人性体悟的疏离 | 第12-13页 |
| ·第二阶段:复杂的人性体现 | 第13-18页 |
| ·社会生活背景下体现出的人性 | 第14-15页 |
| ·个体成长过程中体现出的人性 | 第15-18页 |
| ·第三阶段:本色的人性世界 | 第18-23页 |
| ·人性与个体命运的必然联系 | 第19-20页 |
| ·对自我的寻找与认识 | 第20页 |
| ·对普通人的人性把握 | 第20-21页 |
| ·精神与物质矛盾中的人性再认识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独特的人性剖析 | 第23-36页 |
| ·独特的剖析对象:个体人生 | 第23-26页 |
| ·与传统剖析手法的差异 | 第23-24页 |
| ·个体心灵世界的剖析 | 第24-25页 |
| ·由个体人性到普遍人性 | 第25-26页 |
| ·独特的剖析视角:自然人性 | 第26-31页 |
| ·自然人性的压抑与发现 | 第27-28页 |
| ·性爱的人性认识意义 | 第28-30页 |
| ·性与爱:自然人性 | 第30-31页 |
| ·独特的剖析方式:日常消解 | 第31-36页 |
| ·对宏大话语的日常消解 | 第31-33页 |
| ·对非常态人生的日常消解 | 第33-36页 |
| 第三章 立场与意义 | 第36-47页 |
| ·执着的民间立场 | 第36-39页 |
| ·民间立场的丧失与确立 | 第36-37页 |
| ·民间立场与王安忆的小说创作 | 第37-39页 |
| ·启蒙与批判 | 第39-47页 |
| ·个体的自我寻找与发现 | 第40-41页 |
| ·对自我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追寻 | 第41-43页 |
| ·对市场经济下人性异化的批判 | 第43-47页 |
| 结语: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张力 | 第47-48页 |
| 注释 | 第48-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