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接触器分离混合气中二氧化碳的研究
| 1 绪论 | 第1-23页 |
| ·温室气体概述 | 第7-8页 |
| ·膜分离技术 | 第8-10页 |
| ·膜接触器 | 第10-16页 |
| ·膜接触器的分类 | 第11-13页 |
| ·膜接触器的特点 | 第13-14页 |
| ·膜接触器分离基本原理 | 第14-16页 |
| ·吸收剂 | 第16-19页 |
| ·吸收剂的选择 | 第16-17页 |
| ·N-甲基二乙醇胺 | 第17-19页 |
| ·膜接触器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 第19-21页 |
| ·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 ·膜接触器的应用 | 第21页 |
| ·本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21-23页 |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3-25页 |
| ·实验药品 | 第23页 |
| ·实验仪器 | 第23-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 ·实验装置与流程 | 第25-26页 |
| ·实验用气及气相中CO_2浓度测定方法 | 第26页 |
| ·液相总碱度的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 ·液相中CO_2浓度测定方法 | 第27页 |
| ·实验衡量指标 | 第27-28页 |
| 3 膜接触器分离过程的研究 | 第28-35页 |
| ·吸收剂浓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28页 |
| ·吸收液流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吸收液温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29-30页 |
| ·CO_2含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 ·进料气流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 ·膜接触器流程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 ·不同膜组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 ·膜接触器的稳定性运行 | 第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4 传质动力学模型 | 第35-44页 |
| ·理论分析 | 第35-36页 |
| ·传质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6-38页 |
| ·气相分传质系数kg的计算 | 第37页 |
| ·膜传质系数k_M的计算 | 第37页 |
| ·液相分传质系数k_I的计算 | 第37-38页 |
| ·总传质系数K_G的计算 | 第38页 |
| ·模型值与实验值的比较 | 第38-42页 |
| ·吸收剂浓度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 | 第39页 |
| ·吸收液流量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 | 第39页 |
| ·进料气流量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 | 第39-41页 |
| ·分传质系数与总传质系数的关系 | 第41页 |
| ·模型值与实验值的比较 | 第41-42页 |
| ·膜湿润初步研究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结论 | 第44-46页 |
| 符号说明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