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混合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回顾性研究
| 提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临床研究 | 第10-27页 |
| 一、研究对象 | 第10-12页 |
| (一)病例来源 | 第10页 |
| (二)诊断标准 | 第10-11页 |
| (三)病例选择标准 | 第11-12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一)病例分组 | 第12页 |
| (二)治疗方案 | 第12-13页 |
| (三)观察指标 | 第13-14页 |
| (四)统计方法 | 第14页 |
| 三、一般资料分析 | 第14-18页 |
| (一)性别 | 第14-15页 |
| (二)年龄 | 第15-16页 |
| (三)发病部位 | 第16页 |
| (四)病程 | 第16-17页 |
| (五)诱发因素 | 第17-18页 |
| 四、研究结果 | 第18-27页 |
| (一)总疗效 | 第18-19页 |
| (二)症状、体征计分 | 第19页 |
| (三)肢体周径差 | 第19-20页 |
| (四)白细胞计数 | 第20-21页 |
| (五)血小板计数 | 第21页 |
| (六)纤维蛋白原 | 第21-22页 |
| (七)D-二聚体 | 第22-23页 |
| (八)静脉通畅评分 | 第23-24页 |
| (九)静脉通畅率 | 第24-25页 |
| (十)尿激酶用量及使用时间 | 第25页 |
| (十一)住院时间 | 第25-26页 |
| (十二)并发症 | 第26-27页 |
| 讨论 | 第27-41页 |
| 一、现代医学对DVT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认识 | 第27-29页 |
| 二、DVT的中医病因病机 | 第29-30页 |
| (一)古代医家的认识 | 第29页 |
| (二)现代医家的认识 | 第29-30页 |
| 三、DVT病机辨析 | 第30页 |
| 四、中西医结合整体方案分析 | 第30-38页 |
| (一)四妙勇安汤加味的组方分析 | 第30-34页 |
| (二)冰硝散的组方分析 | 第34-35页 |
| (三)下腔静脉滤器 | 第35-36页 |
| (四)导管接触溶栓的优越性 | 第36-38页 |
| 五、研究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 (一)总疗效、中医症状体征计分、肢体周径差 | 第38页 |
| (二)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 | 第38页 |
| (三)纤维蛋白原 | 第38页 |
| (四)D-二聚体 | 第38-39页 |
| (五)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 | 第39页 |
| (六)尿激酶用量、使用时间、住院时间 | 第39页 |
| (七)并发症 | 第39-40页 |
| 六、本研究特色及不足之处 | 第40-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9页 |
| 综述 | 第49-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附录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 科研课题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