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stract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本文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 ·层橡胶垫隔震结构的现况 | 第10-12页 |
| ·橡胶垫隔震的基本原理 | 第10页 |
| ·橡胶垫隔震结构的发展和应用 | 第10-12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隔震结构的动力模型 | 第14-23页 |
| ·刚体橡胶垫隔震结构反应 | 第14-18页 |
| ·隔震结构动力分析模型 | 第14页 |
| ·刚体橡胶垫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第14-15页 |
| ·隔震部件的力学性能和模型简化 | 第15-18页 |
| ·多自由度橡胶隔震反应分析 | 第18-23页 |
| ·多质点平动隔震体系动力分析模型 | 第18-19页 |
| ·多质点平动体系隔震结构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19-21页 |
| ·对橡胶垫隔震结构动力分析的研究与改进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多遇地震作用下框架隔震结构的动力分析 | 第23-47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23-26页 |
| ·原型结构概况 | 第23-24页 |
| ·隔震层参数 | 第24-25页 |
| ·隔震层恢复力模型 | 第25-26页 |
| ·隔震上部结构的受力特点 | 第26-33页 |
| ·振型分析 | 第26-33页 |
| ·地震反应时程分析 | 第33-47页 |
| ·隔震结构水平位移动力反应规律 | 第33-36页 |
| ·隔震结构相对速度与绝对速度动力反应规律 | 第36-41页 |
| ·隔震结构相对加速度与绝对加速度动力反应规律 | 第41-47页 |
| 第四章 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的动力分析 | 第47-51页 |
| ·多条地震波下隔震结构的动力反应 | 第47-49页 |
| ·动力反应 | 第47-48页 |
| ·分析与探讨 | 第48-49页 |
| ·对地震波选用的讨论 | 第49-51页 |
| ·地震波选用必要性 | 第49页 |
| ·地震波选用及调整 | 第49-50页 |
| ·对地震波选用的建议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不隔震与隔震结构动力反应分析 | 第51-60页 |
| ·传统抗震结构的计算模型及动力分析 | 第51-57页 |
| ·计算模型 | 第51页 |
| ·模态分析 | 第51-53页 |
| ·动力分析 | 第53-57页 |
| ·本隔震结构隔震效果分析与控制 | 第57-58页 |
| ·本章总结与建议 | 第58-60页 |
| ·对隔震结构的定义以及隔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的对比 | 第58页 |
| ·一些建议 | 第58-60页 |
| 第六章 框架隔震结构的优化设计 | 第60-66页 |
| ·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 第60-61页 |
| ·优化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 第61-63页 |
| ·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和优化设计内容 | 第61-62页 |
| ·隔震结构设计的方法 | 第62-63页 |
| ·隔震构造设计 | 第63-66页 |
| ·一般构造设计 | 第63-64页 |
| ·连接点设计 | 第64页 |
| ·变形缝构造处理 | 第64-65页 |
| ·管线及避雷设备处理 | 第65-66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