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万能工具显微镜的数字化 | 第11-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第二章 图像的数字化与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 | 第17-46页 |
| ·CCD传感器 | 第17-18页 |
| ·ICCD | 第17页 |
| ·面阵CCD | 第17-18页 |
| ·视频信号 (Video Signal) | 第18-23页 |
| ·图像表示 | 第18-19页 |
| ·扫描(Scanning)与隔行扫描(Interlaced Scanning) | 第19-20页 |
| ·扫描的同步(Synchronism) | 第20-21页 |
| ·黑白全电视信号 | 第21页 |
| ·电视制式 | 第21-23页 |
| ·数字图像(Digital Image) | 第23-26页 |
| ·图像的数字化(Image Digitization) | 第24页 |
| ·图像的表示 | 第24-25页 |
| ·采集的图像及其读数过程 | 第25-26页 |
| ·特征提取(Feature Extraction) | 第26-27页 |
| ·幅度特征(Amplitude Characteristics) | 第26页 |
| ·统计特征(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 第26-27页 |
| ·图像分割(Image Segmentation) | 第27-30页 |
| ·边缘提取(Edge Detection) | 第27-29页 |
| ·灰度级门限(Threshold)化分割 | 第29-30页 |
| ·数学形态学(Mathematical Morphology)方法 | 第30-36页 |
| ·基本概念、符号、关系 | 第30-31页 |
| ·膨胀(Dilation) | 第31-33页 |
| ·腐蚀(Erosion) | 第33-36页 |
| ·模板匹配(Template Matching) | 第36-39页 |
| ·模板的构成和识别算法 | 第36-37页 |
| ·毫米刻线的寻找 | 第37-39页 |
| ·圆周刻度的识别(Recognition) | 第39-44页 |
| ·圆周刻度位置的选择(Chosen) | 第39-40页 |
| ·放大(Enlargement)和灰度均衡 | 第40-41页 |
| ·局部二值化 | 第41-43页 |
| ·圆周刻度的模板匹配 | 第43页 |
| ·估读位的确定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三章 分立式自动读数系统 | 第46-63页 |
| ·视频信号的采集 | 第46-50页 |
| ·面阵CCD | 第46-47页 |
| ·视频采集概述 | 第47页 |
| ·视频解码器 | 第47-50页 |
| ·存储器 | 第50-53页 |
| ·AM29F400B和AM29F010B | 第50-52页 |
| ·IS61LV | 第52-53页 |
| ·TMS320VC | 第53-56页 |
| ·TMS320VC5410简介 | 第53-54页 |
| ·TMS320VC5410和外围电路的通讯 | 第54-56页 |
| ·LCD | 第56-57页 |
| ·电源 | 第57-60页 |
| ·开关电源 | 第57页 |
| ·TPS73HD | 第57-58页 |
| ·电平转换 | 第58-60页 |
| ·CCS(Code Composer Studio)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四章 实验数据分析 | 第63-73页 |
| ·整数位的二值化 | 第63-65页 |
| ·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二值化效果 | 第63-65页 |
| ·效果最差的整数位二值化 | 第65页 |
| ·匹配度曲线 | 第65-69页 |
| ·模板自身的匹配度曲线 | 第65-67页 |
| ·实验结果的匹配度曲线 | 第67-68页 |
| ·该模板匹配算法的优点 | 第68-69页 |
| ·一位小数细分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 ·圆周刻度数字 | 第71页 |
| ·人眼读数与自动识别结果的比较 | 第71-73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73-75页 |
| ·数字图像处理和识别算法 | 第73页 |
| ·分立式自动读数系统 | 第73-74页 |
| ·工作改进 | 第74页 |
| ·工作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8-79页 |
| 致 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