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小型液滴分光光度计的研制 | 第1-48页 |
1 引言 | 第8-21页 |
·传统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第8-11页 |
·主要组成部件 | 第8-11页 |
·辐射源 | 第8-9页 |
·吸收池 | 第9-10页 |
·单色器 | 第10页 |
·光敏检测器 | 第10-11页 |
·信号处理器和读出装置 | 第11页 |
·传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缺点 | 第11页 |
·液滴分析法 | 第11-14页 |
·无窗光学池 | 第12页 |
·液体微反应器 | 第12-13页 |
·可更新的气体采样器 | 第13-14页 |
·液滴法的优缺点 | 第14页 |
·变形液滴--流通池 | 第14-16页 |
·提高灵敏度的方法 | 第14-16页 |
·空气界面全反射 | 第15-16页 |
·非金属界面或金属界面全反射 | 第16页 |
·电荷耦合器件 CCD | 第16-19页 |
·CCD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电荷的产生 | 第17-18页 |
·电荷的存贮 | 第18页 |
·电荷传输 | 第18页 |
·电荷的检测 | 第18页 |
·CCD在分子光谱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1-40页 |
·小型液滴分光光度计单道断续流动系统 | 第21-32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21页 |
·实验装置设计 | 第21-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2页 |
·光源电源的选择 | 第25-26页 |
·第二个透镜的使用 | 第26页 |
·溶液流速的控制 | 第26-27页 |
·CCD 的选择 | 第27页 |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 第27-28页 |
·软件扫描时间的确定 | 第28页 |
·最佳流速的确定 | 第28-30页 |
·液滴的稳定性 | 第30页 |
·线性范围 检出限和精密度 | 第30-32页 |
·小型液滴分光光度计双道断续流动系统 | 第32-40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32页 |
·实验装置设计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溶液配制 | 第32-33页 |
·甲醛的标定 | 第33页 |
·实验过程 | 第33-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0页 |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34-35页 |
·管长的优化 | 第35-36页 |
·显色条件的选择 | 第36-38页 |
·线性范围 检出限和精密度 | 第38-40页 |
3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8页 |
第二部分 原子光谱分析中的钼 铂 钽金属电热原子化器和蒸发器的评述 | 第48-69页 |
1 引言 | 第48页 |
2 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金属原子化器 | 第48-53页 |
·仪器 | 第50页 |
·应用 | 第50-52页 |
·金属器件中的原子化过程 | 第52-53页 |
3 电热原子发射和原子荧光光谱中的金属原子化器件 | 第53-54页 |
·原子发射光谱 | 第53页 |
·原子荧光光谱 | 第53-54页 |
4 金属电热气化装置 | 第54-55页 |
·电热气化-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 第54页 |
·电热气化-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吸收光谱 | 第54页 |
·炬内蒸发进样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和等离子体质谱 | 第54-55页 |
5 富集和分离 | 第55-56页 |
·电化学富集 | 第55页 |
·顺序金属蒸气分离分析或高温气相色谱法 | 第55-56页 |
6 石墨管和金属或金属盐的结合应用 | 第56-60页 |
·结合方法 | 第56-57页 |
·应用 | 第57-60页 |
7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9-70页 |
声明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