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英文提要) | 第4-7页 |
| 第一章 导论:从传统林业到持续林业 | 第7-15页 |
| §1.1 持续林业——醒来的伐木者 | 第7-11页 |
| §1.2 转型的背景和动力 | 第11-14页 |
| 01章参考文献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选题和研究方案 | 第15-21页 |
| §2.1 关于选题过程的说明 | 第15-18页 |
| §2.2 论文结构与内容概要 | 第18-19页 |
| §2.3 研究特色与主要创新点 | 第19-20页 |
| 02章参考文献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分类经营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贡献 | 第21-25页 |
| 03章参考文献 | 第24-25页 |
| 第四章 林业分类经营的概念和思想模型 | 第25-38页 |
| §4.1 概念 | 第25-27页 |
| §4.2 林业分类经营思想模型的结构化表达 | 第27-30页 |
| §4.3 林业分类经营思想模型的一些展开说明 | 第30-35页 |
| §4.4 林业分类经营理论实质的另一种表达 | 第35-37页 |
| 04章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国内外林业分类经营探索评析 | 第38-51页 |
| §5.1 国外林业分类经营的实践与启示 | 第38-44页 |
| §5.2 中国林业分类经营探索过程反思 | 第44-50页 |
| 05章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 第六章 森林分类经营区的空间决策 | 第51-78页 |
| §6.1 生态公益林(地)区划 | 第51-59页 |
| §6.2 商品林(地)区划 | 第59-61页 |
| §6.3 分类经营区空间安排补充说明和讨论 | 第61-69页 |
| §6.4 福建森林分类经营区空间决策的一些宏观问题 | 第69-77页 |
| 06章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
| 第七章 分类经营框架下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时空整合 | 第78-101页 |
| §7.1 引论与有关概念说明 | 第78-81页 |
| §7.2 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基本时空尺度选择的思考 | 第81-92页 |
| §7.3 关于林业行业性空间管理框架的思考 | 第92-98页 |
| §7.4 第七章小结 | 第98-99页 |
| 07章参考文献 | 第99-101页 |
| 第八章 生态环境补偿概念的一般性分析 | 第101-115页 |
| §8.1 引论 | 第101-102页 |
| §8.2 关于生态环境补偿类型与概念的讨论 | 第102-107页 |
| §8.3 从“物”的层面思考生态环境补偿 | 第107-111页 |
| §8.4 从“价值”的层面思考生态环境补偿 | 第111-114页 |
| 08章参考文献 | 第114-115页 |
| 第九章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 第115-131页 |
| §9.1 损失性境遇的宏观生态视野 | 第115-118页 |
| §9.2 外部效应与生态服务功能的空间流转 | 第118-123页 |
| §9.3 传统林业规费与“以林养林”的局限性 | 第123-128页 |
| §9.4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法律、政策依据 | 第128-129页 |
| 09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 09章参考文献 | 第130-131页 |
| 第十章 生态公益林经营代理与效益补偿 | 第131-158页 |
| §10.1 界定“经营者-政府”补偿关系域 | 第131-134页 |
| §10.2 公益林经营代理对经营者收益的影响 | 第134-138页 |
| §10.3 经营者-政府经营代理与经济补偿 | 第138-147页 |
| §10.4 政府层面的分析 | 第147-156页 |
| 10章小结 | 第156-157页 |
| 10章参考文献 | 第157-158页 |
| 附录1: 福建省生态环境总体特征综合评价 | 第158-165页 |
| 附录2: 福建森林资源变迁与林业发展 | 第165-170页 |
| 附录3: 问卷调查题目 | 第170-173页 |
| 中文摘要 | 第173-176页 |
| 后记与致谢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