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5页 |
1.1 有机锡污染 | 第8-10页 |
1.1.1 有机锡化合物进入海洋的途径 | 第8-9页 |
1.1.2 有机锡化合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 第9-10页 |
1.1.3 对于有机锡化合物的治理 | 第10页 |
1.2 有机锡分析方法 | 第10-14页 |
1.2.1 分析仪器的选择 | 第11页 |
1.2.2 关于固相微萃取技术 | 第11-14页 |
1.3 性畸变和疣荔枝螺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28页 |
2.1 试剂 | 第15页 |
2.2 仪器 | 第15-16页 |
2.3 采样时间及站点分布 | 第16-22页 |
2.4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方法 | 第22页 |
2.5 样品的预处理 | 第22-25页 |
2.5.1 水样预处理方法的探讨方案 | 第22-23页 |
2.5.2 底泥预处理步骤的探讨方案 | 第23-24页 |
2.5.3 生物样预处理步骤的探讨方案 | 第24-25页 |
2.6 样品的检测 | 第25-27页 |
2.6.1 仪器参数选择的初步方案 | 第25-26页 |
2.6.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6-27页 |
2.7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28-57页 |
3.1 分析方法探讨的结果 | 第28-41页 |
3.1.1 样品预处理方法探讨的结果 | 第28-36页 |
3.1.1.1 水样的预处理 | 第28-31页 |
3.1.1.2 泥样的预处理 | 第31-33页 |
3.1.1.3 生物样的预处理 | 第33-36页 |
3.1.2 仪器参数的选择 | 第36-41页 |
3.2 各港口样品分析结果 | 第41-57页 |
3.2.1 东南沿海各个站点水样及泥样的分析结果 | 第41-47页 |
3.2.1.1 厦门港 | 第41页 |
3.2.1.2 东山岛 | 第41-42页 |
3.2.1.3 饶平柘林湾 | 第42-43页 |
3.2.1.4 汕头港 | 第43-45页 |
3.2.1.5 海门港 | 第45页 |
3.2.1.6 汕尾港 | 第45-46页 |
3.2.1.7 惠阳港 | 第46-47页 |
3.2.1.8 湛江港 | 第47页 |
3.2.2 东南沿海生物样分析结果 | 第47-48页 |
3.2.3 有机锡含量与港口吞吐量之间的相关性 | 第48-50页 |
3.2.4 各港口港内外各站点间有机锡含量的比较 | 第50-54页 |
3.2.5 各站点水样、泥样与生物样中有机锡含量的回归分析 | 第54页 |
3.2.6 柱状泥样的分析结果 | 第54-5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7-64页 |
4.1 分析方法讨论 | 第57-58页 |
4.2 污染状况 | 第58-61页 |
4.2.1 各港口污染状况分析 | 第58-60页 |
4.2.2 与其他区域有机锡污染数据的比较 | 第60-61页 |
4.3 有机锡污染成因分析 | 第61页 |
4.4 有机锡化合物含量与螺样性畸变程度的关系 | 第61-63页 |
4.5 从柱状泥样的分析结果来分析柘林湾泥层的污染状况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