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9页 |
1 现代化与消防现代化 | 第9-15页 |
·现代化 | 第9-11页 |
·现代化与消防现代化 | 第11-13页 |
·共同的价值取向 | 第11-12页 |
·现代化与消防现代化的同一性 | 第12-13页 |
·消防现代化的涵义 | 第13-15页 |
2 中国消防现代化的历程 | 第15-43页 |
·传统农业社会 | 第15-21页 |
·独特的火灾理念 | 第16-17页 |
·消防体制 | 第17-18页 |
·消防法制 | 第18-19页 |
·消防思想 | 第19-20页 |
·消防技术与装备 | 第20-21页 |
·消防现代化的启动时期(1840年-1911年) | 第21-24页 |
·“消防”的引进 | 第21-22页 |
·新火灾观 | 第22页 |
·消防警察的建立 | 第22-23页 |
·消防法制 | 第23-24页 |
·消防现代化构建时期(1911年-1949年) | 第24-33页 |
·消防体制 | 第25-27页 |
·民间消防组织 | 第27-29页 |
·消防技术与装备 | 第29-31页 |
·消防思想 | 第31-33页 |
·消防现代化的曲折发展时期(1949年-1979年) | 第33-37页 |
·调整和发展阶段(1949年-1957年) | 第33-35页 |
·停滞、恢复、提高阶段(1958年-1965年) | 第35-36页 |
·遭难倒退阶段(1965年-1979年) | 第36-37页 |
·消防现代化的大发展时期(1979年至今) | 第37-43页 |
·消防内涵的延伸 | 第37-39页 |
·消防体制 | 第39-41页 |
·消防思想 | 第41-42页 |
·消防法制 | 第42-43页 |
3 中国消防现代化的现状 | 第43-62页 |
·火灾形势严峻 | 第43-48页 |
·消防体制单一,力量不足 | 第48-52页 |
·公安消防部队 | 第48-50页 |
·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 | 第50-52页 |
·城乡义务消防队 | 第52页 |
·消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 第52-54页 |
·基础消防设施滞后,消防装备量少质差 | 第54-57页 |
·消防法制建设不完善 | 第57-59页 |
·公民消防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自救技能 | 第59-62页 |
4 中国消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 第62-91页 |
·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62-64页 |
·消防社会化 | 第64-83页 |
·消防社会化的背景--公共服务社会化 | 第64-67页 |
·西方国家消防社会化的典范 | 第67-70页 |
·美国消防协会 | 第67-68页 |
·火灾保险公司 | 第68-70页 |
·志愿消防组织 | 第70页 |
·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 第70-77页 |
·政府的消防责任 | 第71-72页 |
·保险、金融业的经济制约 | 第72-74页 |
·社会各单位的自我管理 | 第74-75页 |
·社区的自我管理 | 第75-77页 |
·消防教育社会化 | 第77-83页 |
·消防专业教育 | 第78-81页 |
·社会消防教育 | 第81-83页 |
·消防体制改革 | 第83-88页 |
·现役制向职业制转变 | 第83-85页 |
·企业专职消防队 | 第85-86页 |
·志愿消防活动 | 第86-87页 |
·消防安全服务公司 | 第87页 |
·消防中介组织 | 第87-88页 |
·完善消防法律制约 | 第88-89页 |
·提高消防科技水平 | 第89-91页 |
补充说明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