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聚己内酯合成与改性的研究

前言第1-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34页
   ·聚己内酯的性能第9-12页
     ·聚己内酯的物理性能第9-10页
     ·生物降解性第10-11页
     ·聚己内酯的加工性能第11-12页
   ·ε-CL的聚合第12-22页
     ·活泼氢引发体系第13-15页
     ·阳离子型催化体系第15-16页
     ·阴离子型催化剂第16-17页
     ·配位络合型引发剂第17-21页
     ·其他类型的催化剂第21-22页
   ·己内酯的共聚研究第22-25页
   ·PCL的共混研究第25-27页
   ·PCL的应用研究第27-34页
     ·PCL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研究第27-31页
     ·PCL作为生物降解材料的应用研究第31-34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4-38页
   ·实验原料第34页
   ·聚己内酯的合成第34-35页
   ·聚己内酯的辐照第35页
   ·表征及性能测试第35-38页
第三章 聚己内酯的合成第38-52页
   ·引发体系的选择第38-41页
   ·聚己内酯的红外表征第41-42页
   ·体系中存在的主要反应第42-43页
   ·各种反应条件的影响第43-51页
     ·单体质量的影响第43-45页
     ·氮气的影响第45页
     ·引发剂用量的影响第45-48页
     ·聚合温度的影响第48-50页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50-51页
   ·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聚己内酯的辐射交联改性第52-69页
   ·聚己内酯的改性第52-68页
     ·聚己内酯的辐射交联第52-53页
     ·辐射剂量对聚己内酯凝胶含量的影响第53-54页
     ·聚己内酯辐射交联的规律第54-58页
     ·辐照交联对聚己内酯力学性能的影响第58-60页
     ·聚己内酯辐射交联后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第60-62页
     ·辐射交联对聚己内酯结晶度和熔点的影响第62-64页
     ·辐射交联对聚己内酯降解性能的影响第64-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墓志看唐代宫女的等级
下一篇: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对氮肥反应的生理生态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