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遥远测量与遥远控制论文

高速接触网参数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1章 绪论第1-12页
 1.1 课题的提出第8-9页
 1.2 接触网参数检测的历史与现状第9-10页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0-12页
第2章 接触网参数检测原理第12-28页
 2.1 接触线拉出值检测第13-16页
  2.1.1 接触检测法第14-15页
  2.1.2 非接触检测法第15-16页
 2.2 接触线高度检测第16-19页
  2.2.1 角度编码器测量法第17-18页
  2.2.2 激光距离传感器测量法第18-19页
 2.3 接触线硬点检测第19-20页
 2.4 弓网接触压力检测第20-21页
 2.5 接触网电压检测第21页
 2.6 定位信号检测第21-23页
  2.6.1 支柱信号检测第22-23页
  2.6.2 检测车运行速度、里程及支柱间距检测第23页
 2.7 环境温度检测第23页
 2.8 补偿信号检测第23-24页
 2.9 离线检测第24-25页
 2.10 定位管坡度检测第25-26页
 2.11 线岔处始触点检测第26页
 2.12 本系统检测的参数及采用的检测方法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检测系统硬件设计第28-51页
 3.1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概述第29-31页
 3.2 单片机常用的通信方式第31-38页
  3.2.1 RS-232-C第32-34页
  3.2.2 RS422/485第34页
  3.2.3 现场总线第34-37页
  3.2.4 20mA电流环第37-38页
 3.3 信号调理采集电路的设计第38-43页
  3.3.1 高压环境模拟量检测信号采集单元的设计第38-40页
  3.3.2 高压环境数字量检测信号采集单元的设计第40-42页
  3.3.3 低压环境检测信号调理模块的设计第42-43页
 3.4 前置通信单元的硬件设计第43-45页
 3.5 主机系统的硬件设计第45-46页
 3.6 观察窗设计显示单元的硬件设计第46-47页
 3.7 高低压隔离通道的硬件设计第47-50页
  3.7.1 高低压通信互连光纤隔离通道设计第48-49页
  3.7.2 高压模块工作供电电源的隔离设计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检测系统底层软件设计第51-68页
 4.1 检测系统底层软件设计概述第51页
 4.2 模块间通信规约的设计第51-59页
  4.2.1 高低压模块间CAN总线通信规约的设计第52-55页
  4.2.2 主机与前置通信单元间并行通信规约的设计第55-57页
  4.2.3 主机与观察窗数据显示单元间串行通信规约的设计第57-59页
 4.3 采集单元的软件设计第59-61页
 4.4 前置通信单元的软件设计第61-63页
  4.4.1 与高压模块间通信程序的设计第61-62页
  4.4.2 与主机间并行通信程序的设计第62-63页
 4.5 主机通信模块的软件设计第63-65页
  4.5.1 与前置通信单元之间的通信程序设计第63-64页
  4.5.2 与观察窗数据显示单元之间的通信程序设计第64-65页
 4.6 观察窗数据显示单元的软件设计第65-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系统的抗干扰措施第68-80页
 5.1 噪声干扰的形成和分析第68-70页
  5.1.1 接触网参数检测系统中主要的噪声干扰类型第68-69页
  5.1.2 噪声的耦合方式第69-70页
 5.2 硬件抗干扰措施第70-75页
  5.2.1 屏蔽措施第70-71页
  5.2.2 接地措施第71-73页
  5.2.3 供电系统抗干扰措施第73-74页
  5.2.4 传输通道抗干扰措施第74页
  5.2.5 印刷电路板及电路的抗干扰措施第74-75页
 5.3 软件抗干扰措施第75-78页
  5.3.1 “看门狗”技术第75-77页
  5.3.2 数字滤波第77-78页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结论第80-83页
 今后工作及展望第81-83页
致谢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附录1第88-89页
附录2第89-90页
附录3第90-91页
附录4第91-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动车辆保险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国有保险公司产权制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