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23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水质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注水水质对油藏开发动态指标的影响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研究的目标及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本文所完成的工作 | 第21-23页 |
2 注水水质对储层渗流物性影响实验研究新理论 | 第23-64页 |
·影响储层综合物性的指标体系及指标的评价标准 | 第23-34页 |
·影响储层综合物性的指标体系 | 第23-24页 |
·各个地质指标的评价标准确定 | 第24-34页 |
·影响注入水水质综合物性的指标体系及指标的评价标准 | 第34-53页 |
·影响注入水水质综合物性的指标体系 | 第34-36页 |
·各个水质指标的评价标准确定 | 第36-53页 |
·储层综合物性与注入水水质综合物性评价方法研究 | 第53-64页 |
·模糊综合评判数学原理 | 第53-54页 |
·评判矩阵的确定 | 第54-58页 |
·权重集(或权向量)X的确定 | 第58-61页 |
·模糊综合评判的步骤 | 第61-62页 |
·注入水对储层适应程度研究 | 第62-64页 |
3 注入水水质对储层渗流物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研究 | 第64-82页 |
·实验研究的基本原理—水质适应程度法 | 第64-65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65-68页 |
·实验方案设计的总体思路与原则 | 第65-66页 |
·实验材料 | 第66-68页 |
·实验方法 | 第68页 |
·注水水质对岩芯损害实验结果分析 | 第68-82页 |
·矿场水质实验结果分析 | 第68-72页 |
·人工配制水质与天然岩芯和人造岩芯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72-80页 |
·孔喉与颗粒直径的匹配关系实验结果分析 | 第80-82页 |
4 考虑水质适应程度的注入水水质新标准研究 | 第82-89页 |
·注入水水质标准确定的原则 | 第82-83页 |
·九四标准检验 | 第83-84页 |
·新标准下水质适应程度系数与渗透率保留率 | 第84-86页 |
·新标准的提出 | 第86-89页 |
5 注水水质对油藏开发动态指标的影响研究 | 第89-135页 |
·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渗流机理及含水变化规律研究 | 第89-109页 |
·低渗透油藏水驱油前缘推进理论 | 第89-93页 |
·低渗透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的计算理论 | 第93-100页 |
·低渗透油藏含水变化规律研究的体积系数校正 | 第100-109页 |
·注水水质对油藏开发指标的影响研究 | 第109-126页 |
·注水水质指数与相对渗透率的关系研究 | 第109-116页 |
·水质对含水变化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水质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水质对波及系数的影响 | 第118-124页 |
·水质对水驱动用储量的影响 | 第124页 |
·水质对采收率的影响 | 第124-126页 |
·注水水质对注采井开发指标的影响研究 | 第126-135页 |
·采油井采油指数变化规律 | 第127-132页 |
·采油井采液指数变化规律 | 第132-133页 |
·采油井吸水指数变化规律 | 第133-135页 |
6 注入水水质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 | 第135-141页 |
·注入水水质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基本思想 | 第135页 |
·注入水水质设计与水质评价软件开发 | 第135-141页 |
·设计原则 | 第135-136页 |
·程序计算框图 | 第136页 |
·注入水水质分析与设计软件功能 | 第136-141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141-144页 |
·结论 | 第141-143页 |
·建议 | 第143-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