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其他结构论文

考虑施工作用的点支式玻璃幕墙承载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绪论第8-15页
第一章 点式玻璃幕墙的结构体系概论第15-26页
 1.1 点式玻璃幕墙的组成第15页
 1.2 点式玻璃幕墙墙受力第15-16页
 1.3 面板玻璃第16-18页
  1.3.1 玻璃的力学性能第16页
  1.3.2 结构用玻璃的主要类型第16-18页
 1.4 连接钢爪第18-19页
 1.5 支承体系第19-21页
 1.6 施工程序第21-25页
 1.7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二章 薄板理论第26-35页
 2.1 基本假设第26-27页
 2.2 薄板弯曲的位移和应变第27-28页
 2.3 薄板弯曲的应力和内力第28-30页
 2.4 薄板弯曲的平衡方程第30-31页
 2.5 薄板弯曲的基本微分方程第31-32页
 2.6 薄板的分类第32-34页
 2.7 本章小节第34-35页
第三章 薄板有限元法第35-54页
 3.1 有限元的过程第35-37页
 3.2 有限元法的优点第37-38页
 3.3 有限元的收敛准则第38页
 3.4 薄板弯曲的有限元法第38-42页
  3.4.1 弹性平面问题的计算步骤第38-39页
  3.4.2 薄板弯曲的有限元法——三角形元素第39-42页
 3.5 薄板大挠度有限元法第42-48页
  3.5.1 几何非线性问题的解法第42-43页
  3.5.2 薄板大挠度有限元法第43-48页
 3.6 有限元软件法第48-52页
  3.6.1 有限元软件方法概论第48-51页
  3.6.2 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第51-52页
 3.7 本章小节第52-54页
第四章 沉头式玻璃幕墙承载性能研究第54-61页
 4.1 紧固件安装预紧力的影响第54-58页
  4.1.1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54-55页
  4.1.2 风荷载恒定条件下预紧力对孔边最大拉应力的影响第55-57页
  4.1.3 风荷载恒定条件下预紧力对玻璃板中心最大位移的影响第57-58页
 4.2 分别按大挠度和小挠度计算的影响第58-59页
  4.2.1 分别按大挠度和小挠度计算的风荷载对孔边最大拉应力的影响第58-59页
  4.2.2 分别按大挠度和小挠度计算的风荷载对玻璃板中心最大位移的影响第59页
 4.3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浮头式玻璃幕墙承载性能研究第61-70页
 5.1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61页
 5.2 计算结果分析第61-67页
  5.2.1 风荷载恒定条件下预紧力对孔边最大拉应力的影响第62-64页
  5.2.2 风荷载恒定条件下预紧力对孔边最大压应力的影响第64-65页
  5.2.3 风荷载恒定条件下预紧力对玻璃板中心最大位移的影响第65-66页
  5.2.4 分别按大挠度和小挠度计算的风荷载对孔边最大拉应力的影响第66-67页
  5.2.5 分别按大挠度和小挠度计算的风荷载对玻璃板中心最大位移的影响第67页
 5.3 沉头式与浮头式玻璃幕墙承载性能比较第67-68页
  5.3.1 玻璃板中心最大位移的比较第67-68页
  5.3.2 预紧力对孔边最大拉应力影响的比较第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六章 预应力索桁架在玻璃幕墙支承体系中的应用研究第70-82页
 6.1 概述第70页
 6.2 常见的索桁架结构单元第70-72页
 6.3 预应力索桁架的性能分析第72-73页
  6.3.1 预应力索桁架本质第72页
  6.3.2 稳定性分析第72-73页
  6.3.3 结构高效性第73页
 6.4 预应力索桁架结构计算第73页
  6.4.1 计算假定第73页
  6.4.2 结构计算方法第73页
 6.5 风荷载对预应力索桁架承载性能的影响第73-76页
 6.6 初始预拉力的确定第76-77页
 6.7 初始预应力值对索桁架承载性能的影响第77-78页
 6.8 拉索横截面积对索桁架承载性能的影响第78-79页
 6.9 索桁架的三阶段设计第79-80页
 6.10 张拉方法第80页
 6.11 本章小节第80-8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5页
 7.1 本文主要结论第82-83页
 7.2 展望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索穹顶结构的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
下一篇:低温燃烧合成技术制备α-Al2O3微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