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与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0页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2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阐释 | 第12-22页 |
·先秦儒家与先秦儒家文化 | 第12页 |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阐释 | 第12-13页 |
·孔子的仁爱思想 | 第13-16页 |
·重民是前提 | 第13-14页 |
·富民是基础 | 第14页 |
·教民为主张 | 第14-15页 |
·德政为理念 | 第15-16页 |
·孟子的仁政思想 | 第16-18页 |
·“民贵君轻”是仁政的前提 | 第16页 |
·保民而王是仁政的纲领 | 第16-17页 |
·注重教育是仁政的基础 | 第17-18页 |
·仁者无敌是仁政的最终目标 | 第18页 |
·荀子的裕民思想 | 第18-19页 |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评价 | 第19-22页 |
·积极作用 | 第19-21页 |
·历史局限性 | 第21-22页 |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以人为本 | 第22-32页 |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理论 | 第22-25页 |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 | 第22-24页 |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以人为本”的主要观点 | 第24-25页 |
·“以人为本”在中国的实践 | 第25-29页 |
·以人为本在毛泽东思想中的烙印:为人民服务 | 第25-26页 |
·邓小平理论中的以人为本因素 | 第26-28页 |
·以人为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 第28页 |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 第28-29页 |
·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第29-32页 |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需要 | 第29-30页 |
·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处理改革中问题的需要 | 第30-32页 |
4“以人为本”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 第32-38页 |
·以人为本”与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比较 | 第32-34页 |
·“以人为本”与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相通之处 | 第32-33页 |
·“以人为本”与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不同之处 | 第33-34页 |
·“以人为本”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 | 第34-35页 |
·以人为本对“民本”思想的超越 | 第35-38页 |
·“人”对“民”的超越 | 第35-36页 |
·“人本”对“民本”的超越 | 第36页 |
·价值目标上的超越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41-42页 |
作者简历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