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林资产评估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引言 | 第9-18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 第17-18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7页 |
| ·研究不足 | 第17-18页 |
|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8-28页 |
| ·概念界定 | 第18-24页 |
| ·森林资源资产及商品林 | 第18-21页 |
| ·资产评估 | 第21-23页 |
|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 第23-24页 |
| ·商品林资产评估 | 第24页 |
|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相关理论 | 第24-28页 |
| ·评估目的 | 第24-25页 |
| ·评估的基本方法 | 第25-27页 |
| ·评估的价值类型 | 第27-28页 |
| 3 商品林资产评估基本理论 | 第28-33页 |
| ·商品林资产评估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0页 |
| ·商品林生长的特殊性 | 第28-29页 |
| ·森林资源的紧缺性 | 第29页 |
| ·林权制度变革 | 第29-30页 |
| ·商品林评估的特殊性 | 第30页 |
| ·商品林评估和一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区别 | 第30-31页 |
| ·评估的目的不同 | 第30-31页 |
| ·评估方法选用上不同 | 第31页 |
| ·评估客体结构不同 | 第31页 |
| ·商品林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 ·商品林资产评估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规范性 | 第31-32页 |
| ·商品林资产评估人员缺乏专业性 | 第32页 |
| ·政府干预阻碍了商品林资产价值评估的及时性 | 第32-33页 |
| 4 商品林资产评估的方法 | 第33-42页 |
| ·用材林的评估 | 第33-38页 |
| ·幼龄林的评估 | 第33-34页 |
| ·中龄林的评估 | 第34-36页 |
| ·近、成、过熟林的评估 | 第36-38页 |
| ·经济林评估 | 第38-41页 |
| ·产前期经济林的评估 | 第38页 |
| ·初产期经济林的评估 | 第38-39页 |
| ·盛产期经济林的评估 | 第39-40页 |
| ·衰产期经济林的评估 | 第40-41页 |
| ·薪炭林评估 | 第41-42页 |
| 5 油棕榈林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 第42-47页 |
| ·油棕榈林概述 | 第42页 |
| ·油棕榈林产出物 | 第42-44页 |
| ·毛棕榈油 | 第42-43页 |
| ·毛棕榈仁油 | 第43页 |
| ·棕榈仁粕 | 第43-44页 |
| ·油棕榈林价值评估 | 第44-45页 |
| ·产前期油棕榈林价值评估 | 第44页 |
| ·初产期油棕榈林价值评估 | 第44-45页 |
| ·盛产期油棕榈林价值评估 | 第45页 |
| ·衰产期油棕榈林价值评估 | 第45页 |
| ·棕榈林价值评估的重要性 | 第45-47页 |
| 6 结论 | 第47-48页 |
| ·商品林资产评估理论是其价值评估的基础 | 第47页 |
| ·评估方法的选择是商品林资产评估的关键 | 第47页 |
| ·完善资产评估法律法规是商品林资产评估的保障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 作者简介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