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七子派”诗学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关键词>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英文关键词>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第一章 明代诗学总问题及明初复古思潮 | 第10-18页 |
一 明代诗学的历史境遇 | 第10-13页 |
二 折中于追求形式与“发乎性情”之间 | 第13-15页 |
三 “根柢六经,出入子史”的意义 | 第15-18页 |
第二章 七子派与科举制义及台阁体 | 第18-30页 |
上篇:一、科考氛围下的古典诗文的命运 | 第18-20页 |
上篇:二、明人对科举对文的不同态度 | 第20-24页 |
下篇:七子派与台阁体及道学体 | 第24-30页 |
第三章 七子派与严羽 | 第30-38页 |
一“以盛唐为法” | 第30-33页 |
二“兴趣”说和“格调”论 | 第33-35页 |
三“妙悟”与“法式” | 第35-38页 |
第四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辨 | 第38-46页 |
第五章“法式”与“格调” | 第46-59页 |
一 “法式”发微 | 第46-49页 |
二 七子派的“格调”论 | 第49-57页 |
三 格调与辨体:格调论的历史局限性 | 第57-59页 |
第六章 重情的文学追求 | 第59-64页 |
一 七子对情感和“比兴”的阐述 | 第59-61页 |
二 后七子“直写性惰”及“率真无意”的创作理想 | 第61-62页 |
三 对七子派重情倾向的评价 | 第62-64页 |
第七章 七子派对民间文学的偏爱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引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