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综述 | 第1-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现状及理论依据 | 第7-11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l.1.3 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8-10页 |
1.1.4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 第10-11页 |
1.2 水分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第11-14页 |
1.2.1 水分胁迫条件下根系生长调节 | 第11-12页 |
1.2.2 水分胁迫对棉花叶面积及株高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3 水分胁迫对细胞渗透调节作用 | 第13页 |
1.2.4 水分胁迫对光合性能及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5 水分下作物的补偿效应 | 第14页 |
1.3 作物缺水状况的诊断指标 | 第14-16页 |
1.3.1 作物水分胁迫指标预测土壤水分 | 第15-16页 |
l.3.2 作物水分胁迫指标预测作物产量 | 第16页 |
1.3.3 CATD法在诊断植物水分状况中的应用 | 第16页 |
l.4 膜下滴灌的优越性及其节水高产原理 | 第16-17页 |
1.5 地膜覆盖增温提墒作用及其机理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2.l实验站点的基本情况 | 第20页 |
2.2 种植方式及管网布置 | 第20页 |
2.3 实验处理安排 | 第20-21页 |
2.4 观测项目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4-46页 |
3.1 膜下滴灌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 | 第24-29页 |
3.1.l 湿润体的大小变化 | 第24-25页 |
3.1.2 棉花计划湿润层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 第25-27页 |
3.1.3 棉花生长阶段内的耗水量、耗水模数及日耗水强度 | 第27-29页 |
3.2 膜下滴灌不同处理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第29-46页 |
3.2.1 膜下滴灌的作物生长分析 | 第29-32页 |
3.2.1.1 株高与总生物量的关系 | 第29-30页 |
3.2.1.2 叶面积与总生物量的关系 | 第30-31页 |
3.2.1.3 棉花根部与作物冠层的关系 | 第31页 |
3.2.1.4 干铃重及茎叶根重的关系 | 第31-32页 |
3.2.2 膜下滴灌不同处理的作物生长状况 | 第32-36页 |
3.2.3 膜下滴灌不同处理对作物经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4 膜下滴灌不同处理的作物水分亏缺的定量分析 | 第37-40页 |
3.2.4.l 作物缺水指标的日变化 | 第37-38页 |
3.2.4.2 Tc-Ta的日变化 | 第38-39页 |
3.2.4.3 CWSI与土壤含水量θ的关系 | 第39-40页 |
3.2.4.4 棉花叶片细胞滚浓度与土壤含水量关系 | 第40页 |
3.2.5 作物阶段耗水量与产量的关系 | 第40-42页 |
3.2.6 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与全生育期耗水量的关系 | 第42-43页 |
3.2.7 有限水量在作物生育期内的最优分配 | 第43-46页 |
第四章 膜下滴灌毛管布置方式研究 | 第46-55页 |
4.1 研究的意义 | 第46页 |
4.2 实验方案 | 第46-47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5页 |
4.3.1 单管膜下滴灌条件下的土壤湿润体 | 第47页 |
4.3.2 单管棉花计划湿润层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 第47-48页 |
4.3.3 单管膜下滴灌的阶段耗水量、日耗水强度与耗水模数 | 第48-49页 |
4.3.4 单管膜下滴灌地膜提墒作用 | 第49-51页 |
4.3.5 毛管布置方式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 第51-52页 |
4.3.6 毛管布置方式对作物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第52-54页 |
4.3.7 结论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英文简要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