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共改性研究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7页 |
1.1 锂离子电池发展 | 第13-16页 |
1.2 锂离子电池构成、分类、材料及设计 | 第16-20页 |
1.3 重要研究领域、方向及在研项目 | 第20-24页 |
1.4 锂离子电池炭负极研究进展 | 第24-45页 |
1.5 本文工作 | 第45-4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47-53页 |
2.1 炭电极制备及性能测试 | 第47-48页 |
2.2 炭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第48-53页 |
第三章 炭单一改性研究 | 第53-65页 |
3.1 热处理炭的可逆储锂性能 | 第53-54页 |
3.2 炭材料的气体活化改性 | 第54-61页 |
3.3 炭材料的苯沉积改性 | 第61-65页 |
第四章 气体活化和苯沉积共改性 | 第65-89页 |
4.1 气体活化后碳沉积共改性 | 第65-69页 |
4.2 沉积条件对炭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69-89页 |
第五章 药品活化和苯沉积共改性 | 第89-101页 |
5.1 药品活化后苯沉积改性 | 第89-97页 |
5.2 药品活化炭原料中无机矿物质的影响 | 第97-101页 |
第六章 活化和树脂沉积共改性 | 第101-109页 |
6.1 原料与气体活化炭的树脂改性 | 第101-105页 |
6.2 药品活化炭的树脂改性 | 第105-109页 |
第七章 炭活化沉积改性讨论 | 第109-119页 |
7.1 活化后沉积 | 第109-115页 |
7.2 循环稳定性 | 第115-116页 |
7.3 电解液溶剂的影响 | 第116-119页 |
第八章 微晶和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119-142页 |
8.1 微晶结构与可逆储锂的关系 | 第119-138页 |
8.2 孔隙结构与可逆储锂的关系 | 第138-142页 |
第九章 低温炭可逆储锂机理初探 | 第142-147页 |
9.1 放电曲线分类 | 第142页 |
9.2 大于0.25V放电量 | 第142-145页 |
9.3 小于0.25V放电量 | 第145-147页 |
第十章 结论 | 第147-149页 |
第十一章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9-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60页 |
简历 | 第160-162页 |
致谢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