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宋、元哲学(960~1368年)论文

《四书集注》与南宋四书学

中英文提要第1-8页
绪论第8-22页
 一、贫弱的社会对士大夫觉悟意识的激发第8-12页
 二、需求文治的社会营造了宽松的社会氛围第12-16页
 三、佛道思想激促与宋代儒家自我警醒第16-22页
第一章 《四书》雏形的历史进程第22-34页
 一、《四书》前的单经变迁第22-27页
 二、《论》、《孟》、《学》、《庸》向经的转化第27-30页
 三、司马光、二程对《四书》的初构工作第30-34页
第二章 《四书集注》者的著作理念第34-46页
 一、化民易俗的教育理念第34-38页
 二、学术统绪的传承理念第38-42页
 三、学者识时的实践理念第42-46页
第三章 《四书集注》的经注关系第46-60页
 一、兼顾经注传统与现实创新的学术理性第46-51页
 二、章句集注体式在四书集成中的适别第51-56页
 三、义理与民生日用相切的学术实理第56-60页
第四章 《四书集注》的理学思想第60-74页
 一、《学》《庸》《论》《孟》中的心性义理基础第60-65页
 二、编排次第导出理学思想旨趣第65-68页
 三、通体注释使经学理学成一体第68-74页
第五章 《四书集注》的儒学创新第74-91页
 一、从杂多本体到理一本体第74-80页
 二、从章句训话到本体诠释第80-84页
 三、从传统儒学到儒学新形态理学第84-91页
第六章 南宋四书学的发韧气象第91-108页
 一、南宋四书学的经学文化史背景第91-96页
 二、南宋四书学中的一家显说第96-101页
 三、蜂起的义理发挥之学第101-108页
第七章 宗朱学派的四书学思想第108-125页
 一、朱子学派的基本承传统绪第108-113页
 二、深入发掘经典中原理精神第113-118页
 三、相互序、跋中的批评与学派旨趣分化第118-125页
第八章 宗陆学派的四书学思想第125-142页
 一、陆九渊心学四书学思想的奠基第125-130页
 二、宗陆学派的主要承传统绪第130-135页
 三、遵行经典原理思想的得失第135-142页
第九章 南宋四书学的生命机制第142-157页
 一、四书学者的学术理性第142-146页
 二、《四书》和四书学思想的社会应用第146-152页
 三、四书学运行中的顺逆因素第152-157页
结束语第157-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64页
后记第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硒酸酯多糖促免疫作用的Ⅰ、Ⅱ期临床研究
下一篇:在T淋巴细胞中生长激素基因转录调控及其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