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科学的方法论论文--自然辩证法论文

技术社会化主体关系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相关问题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一般主体关系问题研究现状第11-12页
     ·技术主体问题研究现状第12-13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第13-15页
第2章 技术社会化主体概述及关系第15-21页
   ·技术社会化主体概述第15-16页
     ·技术社会化主体的定义和分类第15-16页
     ·技术社会化主体的构成第16页
   ·不同主体在技术社会化过程中的地位第16-18页
     ·设计主体是技术社会化的起始者第17页
     ·制造主体是技术社会化的中坚者第17-18页
     ·应用主体是技术社会化的完成者第18页
   ·技术社会化过程中主体间关系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8-21页
     ·设计主体和制造主体交叉越来越多第18-19页
     ·制造主体同应用主体联系较为松散第19页
     ·产品难于满足不同应用主体的真实需要第19-21页
第3章 技术社会化主体间和谐关系的建构第21-30页
   ·技术社会化主体间和谐关系建构应遵循的原则第21-23页
     ·目的一致性原则第21-22页
     ·广泛合作性原则第22页
     ·资源共享性原则第22-23页
   ·技术社会化主体间和谐关系建构的影响因素第23-26页
     ·技术主体的沟通形式第23-24页
     ·技术知识的共享形式第24-25页
     ·技术评价的参照体系第25-26页
   ·技术社会化过程中主体间和谐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第26-30页
     ·技术方案的制定是设计主体目标的整合及确认第26-28页
     ·技术方案实施是制造主体目标的初步实现第28-29页
     ·产品应用是技术活动主体间关系的全面实现第29-30页
第4章 构建技术社会化主体和谐关系的措施与建议第30-40页
   ·个人层面第30-35页
     ·增强设计主体的整体意识第30-31页
     ·培养全面的技术制造主体第31-33页
     ·强化技术应用主体的认识与实践第33-35页
   ·组织层面第35-37页
     ·保证设计组织和制造组织的有效交流第35-36页
     ·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应用组织主体第36-37页
   ·政府层面第37-40页
     ·鼓励社会参与制定政府技术政策第37-38页
     ·促进政府技术政策的社会评估第38-40页
结论第40-42页
 1.研究结论第40页
 2.本文创新点第40页
 3.研究展望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宋代儒医研究--兼论宋代的“抑巫扬医”
下一篇:易白沙文化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