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户籍管理论文

长沙市流动人口特征及其适度规模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插图索引第11-12页
附表索引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5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相关文献综述第14-22页
     ·国外流动人口理论综述第14-17页
     ·国内流动人口研究简述第17-18页
     ·适度人口理论综述第18-22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2-23页
     ·研究方法第22-23页
     ·技术路线第23页
   ·论文框架与创新点第23-25页
     ·论文框架第23-24页
     ·文章创新点第24-25页
第2章 长沙市流动人口基本特征的调查研究第25-35页
   ·调查研究对象及实施过程第25页
   ·长沙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研究第25-33页
     ·长沙市流动人口的自身素质第25-26页
     ·长沙市流动人口的职业特征第26-28页
     ·长沙市流动人口的家庭收支特征第28-30页
     ·长沙市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状况第30-31页
     ·长沙市流动人口的业余生活状况第31-32页
     ·长沙市流动人口最亟需的服务第32-33页
     ·长沙市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第33页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3章 长沙市流动人口的空间特征研究第35-44页
   ·长沙市流动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第35-38页
     ·长沙市流动人口空间集聚特征第35页
     ·长沙市流动人口空间集聚均衡程度第35-38页
   ·长沙市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第38-40页
   ·长沙市流动人口的空间居住特征第40-41页
     ·长沙市流动人口的居住方式第40页
     ·长沙市流动人口的居住环境第40-41页
   ·长沙市流动人口空间特征的成因分析第41-43页
     ·外部大环境是流动人口向长沙市聚集的前提条件第41-42页
     ·长沙市自身的发展状况促进流动人口空间特征的形成第42页
     ·流动人口自身的特点影响其空间特征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长沙市流动人口适度规模测算第44-62页
   ·流动人口适度规模的研究意义及其理论基础第44-51页
     ·流动人口适度规模的研究意义第44页
     ·流动人口适度规模的理论基础第44-51页
   ·流动人口适度规模测算的研究现状及方法探讨第51-57页
     ·流动人口适度规模研究现状第51-52页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及其步骤第52-54页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思想及其步骤第54-56页
     ·测算具体流动人口适度规模的方法探讨第56-57页
   ·长沙市流动人口适度规模的测算第57-61页
     ·构建长沙市流动人口适度规模评价指标体系第57-59页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第59-60页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长沙市流动人口适度规模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针对长沙市流动人口的政策探讨第62-66页
   ·政府主导形成长沙市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共赢”的社会氛围第62页
   ·精简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建立新型动态人口管理途径第62-63页
   ·继续吸纳并调控流动人口,保证其符合长沙市的发展需求第63页
   ·将流动人口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提高其居住质量第63-64页
   ·完善长沙市流动人口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公平第64-65页
   ·建立分层次、分类型的适合长沙市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第65-66页
结论第66-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74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4-75页
附录B 长沙市流动人口状况调查问卷第75-78页
附录C 长沙市流动人口适度规模问卷调查表第78-82页
附录D 流动人口适度规模测算指标权重专家咨询表第82-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中的平等权研究
下一篇:军队财务报告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