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6页 |
ABSTRACT | 第16-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4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9-2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39页 |
·编队卫星与分布式SAR 研究计划 | 第22-28页 |
·空间状态测量方案的发展现状 | 第28-31页 |
·GNSS 发展现状与卫星空间状态确定方法 | 第31-39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39-45页 |
·研究内容 | 第39-41页 |
·主要创新 | 第41-45页 |
第二章 分布式SAR 卫星系统空间状态确定的概念与模型 | 第45-67页 |
·空间状态的概念分类 | 第45-48页 |
·空间状态的精度需求分析框架 | 第48-57页 |
·卫星空间状态确定在系统中的层次 | 第48-49页 |
·分布式InSAR 卫星系统的空间状态精度需求 | 第49-54页 |
·基线的概念以及与空间状态的关联 | 第54-57页 |
·空间状态的GNSS 观测模型 | 第57-65页 |
·GNSS 观测模型分类 | 第57-59页 |
·GNSS 原始观测模型 | 第59-62页 |
·GNSS 差分观测模型 | 第62-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三章 分布式InSAR 卫星系统的空间状态与干涉基线 | 第67-119页 |
·从空间状态到干涉基线 | 第67-69页 |
·空间状态特征分析 | 第69-97页 |
·编队卫星的星间相对运动状态特征 | 第69-77页 |
·星敏感器绝对定姿转换的精度分析 | 第77-87页 |
·主星空间状态对星间相对位置确定的影响 | 第87-97页 |
·测量基线与干涉基线的关联建模与精度分析 | 第97-117页 |
·测量基线与干涉基线的转换 | 第97-105页 |
·测量基线与干涉基线转换中的精度分析 | 第105-111页 |
·基线转换中的仿真算例 | 第111-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四章 基于多频GNSS 的星间相对定位方法 | 第119-151页 |
·从双频到多频——频率拓展 | 第119-120页 |
·基于多频GNSS 观测的星间相对定位样条模型 | 第120-136页 |
·基于多频GNSS 的星间相对定位建模 | 第121-126页 |
·编队星载多频GNSS 观测数据仿真 | 第126-131页 |
·基于不同观测信息与模型的星间相对定位精度比较 | 第131-136页 |
·基于多频GNSS 观测的整周模糊度解算 | 第136-148页 |
·GNSS 整周模糊度解算的一般方法 | 第136-140页 |
·多频GNSS 整周模糊度解算的改进 | 第140-145页 |
·编队环境下的三频模糊度解算仿真 | 第145-148页 |
·本章小结 | 第148-151页 |
第五章 基于组合GNSS 的空间状态确定性能 | 第151-195页 |
·从单一GPS 到组合GNSS——星座拓展 | 第151-153页 |
·组合GNSS 的性能评价指标 | 第153-161页 |
·系统性能评价指标的定义 | 第153-157页 |
·不同仿真场景下的评价指标分析 | 第157-161页 |
·星间相对定位的精度衰减因子性质 | 第161-180页 |
·低轨卫星绝对定位的导航卫星可见性与GDOP 分析 | 第162-168页 |
·编队卫星相对定位的导航卫星共视性与RDOP 分析 | 第168-180页 |
·GNSS 组合模式下的观测数据优选准则 | 第180-190页 |
·基于数据质量的测元遴选准则 | 第181页 |
·基于InSAR 测高精度的导航卫星优选准则 | 第181-190页 |
·GNSS 组合定位方案与尚存的问题 | 第190-193页 |
·GNSS 组合定位的方案 | 第190-191页 |
·GNSS 组合定位的问题 | 第191-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193-19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95-199页 |
·本文的工作回顾 | 第195-197页 |
·相关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97-199页 |
致谢 | 第199-201页 |
参考文献 | 第201-211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211-215页 |
附录A 文中坐标系约定 | 第215-219页 |
附录B 星载GNSS 观测数据误差模型 | 第219-223页 |
附录C 自主式测量的空间状态与干涉基线的关联 | 第223-231页 |
附录D 高数据率插值的第二定理及其证明 | 第231-235页 |
附录E 整数引导估计方法与整周模糊度成功率计算公式 | 第235-2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