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机车监控显示系统研究与设计
目录 | 第1-8页 |
表目录 | 第8-9页 |
图目录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嵌入式系统概述 | 第12-13页 |
·嵌入式系统定义 | 第12页 |
·嵌入式系统特点 | 第12-13页 |
·嵌入式系统组成 | 第13页 |
·嵌入式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3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4页 |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14-15页 |
·嵌入式ARM技术介绍 | 第15-16页 |
·课题所作工作及论文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机车监控显示系统分析与研究 | 第17-27页 |
·机车监控显示系统 | 第17-18页 |
·机车监控显示系统特点 | 第17-18页 |
·国内外机车监控显示系统发展趋势 | 第18页 |
·现有机车监控显示系统研究 | 第18-19页 |
·新型机车监控显示系统指标分析 | 第19-20页 |
·基于ARM技术的机车监控显示系统设计 | 第20-24页 |
·ARM优势 | 第20-21页 |
·X86的发展壁垒 | 第20-21页 |
·采用ARM的有利条件 | 第21页 |
·ARM芯片介绍 | 第21-23页 |
·ARM软件支持 | 第23-24页 |
·新型机车监控显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第24-26页 |
·电源可靠性 | 第24页 |
·传导、电磁辐射 | 第24-25页 |
·系统散热 | 第25页 |
·人机交互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机车监控显示系统硬件平台设计与实现 | 第27-51页 |
·系统方案设计 | 第27-28页 |
·系统结构设计 | 第28-29页 |
·系统电源设计 | 第29-31页 |
·系统电路设计 | 第31-50页 |
·最小系统设计 | 第31-33页 |
·SDRAM介绍 | 第31-32页 |
·FLASH介绍 | 第32-33页 |
·CAN总线设计 | 第33-34页 |
·以太网总线设计 | 第34-35页 |
·PC/104总线设计 | 第35-43页 |
·PC/104总线介绍 | 第36页 |
·PC/104总线方案 | 第36-37页 |
·电路设计 | 第37页 |
·PC/104时序分析 | 第37-39页 |
·PC/104总线控制器实现 | 第39-43页 |
·LCD显示设计 | 第43-44页 |
·触摸屏设计 | 第44-45页 |
·触摸屏分类 | 第44-45页 |
·电路设计 | 第45页 |
·数字语音输出设计 | 第45-48页 |
·语音输出电路设计 | 第45-46页 |
·功放电路设计 | 第46-48页 |
·智能背光调节系统设计 | 第48页 |
·通用 GPIO口设计 | 第48-49页 |
·扩展存储器设计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机车监控显示系统软件平台设计与实现 | 第51-63页 |
·Linux操作系统 | 第51-52页 |
·Linux系统移植 | 第52-56页 |
·Linux内核结构 | 第52-53页 |
·开发环境的建立与交叉编译 | 第53-54页 |
·配制与编译内核 | 第54页 |
·系统安装 | 第54-56页 |
·设备驱动开发 | 第56-61页 |
·驱动程序概述 | 第56-57页 |
·CAN总线驱动 | 第57-61页 |
·设备初始化 | 第57-58页 |
·驱动处理流程 | 第58-60页 |
·缓冲区管理 | 第60页 |
·文件操作接口 | 第60-61页 |
·驱动编译和安装 | 第61页 |
·性能测试 | 第61页 |
·系统支持特性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机车监控显示系统性能测试 | 第63-71页 |
·ARM性能测试 | 第64-65页 |
·高低温测试 | 第65-67页 |
·样机高温测试 | 第65-66页 |
·改进措施 | 第66-67页 |
·电磁兼容性测试 | 第67-69页 |
·静电测试 | 第67-68页 |
·电源波动、浪涌、脉冲群干扰测试 | 第68页 |
·射频干扰测试 | 第68-69页 |
·绝缘耐压测试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结束语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