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7页 |
| 前言 | 第7-10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0-15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 ·实验对象 | 第10页 |
| ·实验分组 | 第10-11页 |
| ·试验方法 | 第11页 |
| 2. 技术实现 | 第11-13页 |
| ·BOLD—fMRI信号采集 | 第11页 |
| ·视觉刺激呈现 | 第11-12页 |
| ·实验流程 | 第12-13页 |
|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13-14页 |
| 4 主要实验设备 | 第14-15页 |
| 结果 | 第15-19页 |
| 1. 不同治疗时期所有弱视患儿脑皮层的变化 | 第15-17页 |
| 2. 不同治疗时期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与屈光参差性弱视组间脑区激活差异 | 第17-19页 |
| 讨论 | 第19-27页 |
| 1、BOLD-fMRI成像原理 | 第19页 |
| 2、弱视的发病基础 | 第19-21页 |
| 3、立体视觉形成机制 | 第21页 |
| 4、立体视相关视皮层 | 第21-23页 |
| 5、不同治疗时期立体视相关视皮层的功能重建 | 第23-25页 |
| 6、不同治疗时期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与屈光参差性弱视组间相比 | 第25-27页 |
| 结论 | 第27-28页 |
| 展望 | 第28-29页 |
| 本文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 第29-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4页 |
| 在学习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34-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
| 附图 | 第36-40页 |
| 附录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