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北五味子中主要成分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概述 | 第11-24页 |
| ·五味子概况 | 第11页 |
| ·五味子国内外市场状况 | 第11页 |
| ·目前国内五味子的综合开发利用状况 | 第11-12页 |
| ·食品开发 | 第11-12页 |
| ·药品开发 | 第12页 |
| ·五味子植物品种 | 第12页 |
| ·五味子的药理作用 | 第12-14页 |
|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第13页 |
| ·保肝的作用 | 第13页 |
|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第13页 |
| ·延缓衰老的作用 | 第13-14页 |
|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 第14页 |
| ·对代谢及免疫功能的作用 | 第14页 |
| ·五味子的化学成分 | 第14-17页 |
| ·木脂素类化合物 | 第15页 |
| ·有机酸类化合物 | 第15-17页 |
| ·五味子中主要成分的提取方法 | 第17-18页 |
|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 第17页 |
| ·有机酸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 第17-18页 |
| ·五味子中主要成分的分析方法 | 第18-22页 |
|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 第18-21页 |
| ·有机酸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 第21页 |
| ·挥发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 ·本课题的意义及目的 | 第22-24页 |
| 第2章 方法和原理 | 第24-27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分离原理 | 第24页 |
| ·定性和定量依据 | 第24-25页 |
| ·定性分析依据 | 第24页 |
| ·定量分析依据 | 第24-25页 |
|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特点及功能 | 第25-27页 |
| 第3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北五味子中木脂素的研究 | 第27-49页 |
|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7-28页 |
| ·色谱条件 | 第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48页 |
| ·色谱柱的选择 | 第29页 |
| ·流动相体系的选择 | 第29-31页 |
| ·流动相配比及洗脱方式和洗脱程序的确定 | 第31-35页 |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35-36页 |
| ·柱温的选择 | 第36-37页 |
| ·流速的选择 | 第37-38页 |
| ·进样量的选择 | 第38-39页 |
|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确定 | 第39-42页 |
| ·干扰实验 | 第42页 |
| ·最佳色谱条件 | 第42-43页 |
| ·标准曲线 | 第43-44页 |
| ·检出限和线性范围 | 第44-45页 |
| ·仪器精密度实验 | 第45-46页 |
| ·样品测定 | 第46页 |
| ·回收率实验 | 第46-47页 |
| ·标准溶液的稳定性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北五味子中有机酸的研究 | 第49-71页 |
|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9-50页 |
| ·色谱条件 | 第50页 |
|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0-69页 |
| ·色谱柱的选择 | 第50页 |
| ·流动相体系的选择 | 第50-51页 |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51页 |
| ·缓冲溶液及其浓度的选择 | 第51-53页 |
| ·缓冲溶液酸度的选择 | 第53-54页 |
| ·流动相配比及洗脱方式和洗脱程序的确定 | 第54-57页 |
| ·柱温的选择 | 第57-58页 |
| ·流速的选择 | 第58-59页 |
|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确定 | 第59-60页 |
| ·干扰实验 | 第60-61页 |
| ·最佳色谱条件 | 第61-62页 |
| ·标准曲线 | 第62-63页 |
| ·检出限和线性范围 | 第63-64页 |
| ·仪器精密度实验 | 第64-65页 |
| ·样品测定 | 第65页 |
| ·回收率实验 | 第65-69页 |
| ·标准溶液的稳定性 | 第69页 |
| ·小结 | 第69-71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