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22页 |
| ·项目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 第10页 |
| ·桓仁矿业有限公司开采沿革及现状 | 第10-20页 |
| ·桓仁矿地质环境现状 | 第10-12页 |
| ·开采技术条件 | 第12-19页 |
| ·原有岩石力学参数 | 第19-20页 |
| ·本项目研究目标、思路、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采空区处理方法及安全开采技术措施 | 第22-39页 |
| ·金属矿山采空区分类方法 | 第22-25页 |
| ·按不同的采矿方法分类 | 第23页 |
| ·按采空区处理时间分类 | 第23-24页 |
| ·按采空区的规模大小分类 | 第24页 |
| ·按采空区的形态分类 | 第24页 |
| ·按采空区是否通地表分类 | 第24-25页 |
| ·国内矿山外采空区处理方法 | 第25-29页 |
| ·崩落围岩处理空区 | 第25-27页 |
| ·用充填料充填处理空区 | 第27-28页 |
| ·留永久矿柱或构筑人工石柱处理采空区 | 第28页 |
| ·封闭和隔离处理采空区 | 第28-29页 |
| ·联合法处理采空区 | 第29页 |
| ·国内外在采空区近区安全开采的技术保障措施 | 第29-33页 |
| ·声发射监测定位仪 | 第30页 |
| ·光应力计的监测 | 第30-32页 |
| ·水准测量及多点位移计 | 第32-33页 |
| ·地压活动监测技术 | 第33-34页 |
| ·光弹应力技术的应用 | 第33页 |
| ·声发射技术的应用 | 第33页 |
| ·电磁辐射技术的应用 | 第33-34页 |
| ·爆破震动测试的应用 | 第34页 |
| ·全应力解除法 | 第34页 |
| ·岩爆机理及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34-39页 |
| ·岩爆机理研究现状 | 第34-35页 |
| ·岩爆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35-39页 |
| 第三章 采空区现状调查 | 第39-49页 |
| ·采空区状况调查 | 第39-44页 |
| ·向阳坑 | 第39-43页 |
| ·松兰坑 | 第43-44页 |
| ·目前采空区稳定情况 | 第44-49页 |
| 第四章 岩石力学实验及岩爆倾向性分析 | 第49-55页 |
| ·原有岩石力学参数 | 第49-50页 |
| ·岩石力学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50-53页 |
| ·岩石物理性质实验 | 第50-51页 |
| ·力学实验 | 第51-53页 |
| ·初步结论 | 第53-55页 |
| ·试验结果 | 第53-54页 |
| ·补充物理力学实验结果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隔离矿柱参数确定及其下部矿体采矿参数确定 | 第55-81页 |
| ·隔离矿柱概念及留设依据 | 第55-56页 |
| ·基本概念 | 第55页 |
| ·主要作用 | 第55页 |
| ·影响因素 | 第55-56页 |
| ·适用条件 | 第56页 |
| ·隔离矿柱位置的确定方案 | 第56-59页 |
| ·松兰坑39空区隔离矿柱位置的确定 | 第56-57页 |
| ·松兰坑铜区隔离矿柱位置的确定 | 第57-58页 |
| ·向阳坑隔离矿柱位置的确定 | 第58-59页 |
| ·数值计算模拟方法简介 | 第59-63页 |
| ·FLAC软件的基本原理 | 第60-61页 |
| ·FLAC软件的基本特征 | 第61-63页 |
| ·隔离矿柱参数确定及其下部房柱法采矿参数确定 | 第63-74页 |
| ·松兰39空区隔离矿柱参数及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 第63-66页 |
| ·铜区隔离层位置、厚度及其下部房柱法采矿参数确定 | 第66-68页 |
| ·向阳坑隔离层位置、厚度及其下部房柱法采矿参数确定 | 第68-73页 |
| ·隔离矿柱区域划分 | 第73-74页 |
| ·全面法开采主要结构参数确定 | 第74-78页 |
| ·计算模型 | 第74页 |
| ·结果分析 | 第74-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 ·松兰坑39空区隔离矿柱留设方案 | 第78-79页 |
| ·松兰坑铜区直立空区隔离矿柱留设方案 | 第79-80页 |
| ·向阳坑矿体折返部位隔离矿柱留设方案 | 第80页 |
| ·全面法开采主要参数确定 | 第80-8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作者简介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