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槽内壁结晶器初生坯壳的数学模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2页 |
·连铸坯质量问题和相关技术发展概况 | 第8-14页 |
·连铸坯洁净度 | 第8-9页 |
·铸坯内部质量 | 第9-10页 |
·连铸坯裂纹缺陷 | 第10-13页 |
·连铸新技术的开发 | 第13-14页 |
·连铸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流场数值模拟 | 第14-15页 |
·连铸热-应力场数值模拟 | 第15-16页 |
·结晶器电磁技术数值模拟 | 第16-17页 |
·保护渣数值模拟 | 第17页 |
·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简介 | 第17-20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模型的建立 | 第22-26页 |
·条件假设 | 第22页 |
·网格划分 | 第22-23页 |
·边界条件 | 第23-25页 |
·对称边界 | 第23-24页 |
·结晶器铜板外表面传热 | 第24页 |
·钢水静压力 | 第24页 |
·结晶器锥度 | 第24-25页 |
·初始条件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材料物性及工艺参数的选取 | 第26-32页 |
·钢的固液相线温度计算及固相率的确定 | 第26-27页 |
·模拟钢种的热物性参数 | 第27-31页 |
·导热系数 | 第27-28页 |
·比热和凝固潜热 | 第28-29页 |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 第29-30页 |
·密度和热膨胀系数 | 第30-31页 |
·结晶器铜板的热和力学参数 | 第31页 |
·工艺条件的设定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模型求解及计算结果分析 | 第32-46页 |
·模型的求解 | 第32-33页 |
·铸坯和结晶器间接触传热计算 | 第33-36页 |
·平板结晶器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36-41页 |
·模型验证 | 第36页 |
·传统平板结晶器内坯壳的形成过程 | 第36-37页 |
·偏角区坯壳形貌分析 | 第37-39页 |
·在结晶器中不同横断面上的坯壳厚度 | 第39-40页 |
·坯壳横断面内的应力分布 | 第40-41页 |
·沟槽结晶器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1-46页 |
·沟槽结晶器对偏角区传热状态的改善 | 第41-42页 |
·不同沟槽间距下初生坯壳形状的比较 | 第42-44页 |
·不同沟槽间距时坯壳表面附近最大等效应力变化规律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