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1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8-10页 |
(一) 学术界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一) 选择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 第10页 |
(二) 提出若干重要观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邓小平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形成条件 | 第11-17页 |
一 时代条件 | 第11-12页 |
二 理论渊源 | 第12-14页 |
三 现实依据 | 第14-15页 |
四 个人条件 | 第15-17页 |
第三章 邓小平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内涵 | 第17-43页 |
一 核心——以民为本 | 第17-20页 |
(一)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定着以民为本 | 第17-19页 |
(二) 以民为本,扎扎实实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 | 第19-20页 |
二 主题——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第20-25页 |
(一) 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题的历史必然性 | 第21-23页 |
(二) 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题进行现代化建设 | 第23-25页 |
三 发展理念—辩证发展 | 第25-29页 |
(一) 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开创现代化道路 | 第25-27页 |
(二) 运用矛盾不平衡性辩证法提出现代化战略方针 | 第27-29页 |
四 精髓——求是 | 第29-33页 |
(一) 准确判断国情,科学提出论断 | 第29-31页 |
(二) 探索和运用规律或规律性特征 | 第31-33页 |
五 关键——搞活 | 第33-38页 |
(一) 搞活中国现代化建设首要问题 | 第33-35页 |
(二) 搞活中国现代化建设其它重大问题 | 第35-38页 |
六 前提——稳定 | 第38-43页 |
(一) “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国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 第38-39页 |
(二) 以稳定思想为指导,建设现代化 | 第39-43页 |
第四章 邓小平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价值定位 | 第43-47页 |
一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 第43-44页 |
二 以崭新内容充实世界现代化理论 | 第44页 |
三 指引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复兴中华民族 | 第44-45页 |
四 鼓舞和启迪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