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外土地评价的发展简况 | 第10-11页 |
·我国土地评价的发展简况 | 第11-13页 |
·土地评价的发展与趋势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4页 |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9页 |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含义 | 第15页 |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 | 第15-16页 |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建立评价体系 | 第16-17页 |
·选定参评因子,确定评价指标 | 第17页 |
·参评因子权重的确定 | 第17页 |
·评价数据库的建立与评价单元的确定 | 第17页 |
·评价单元总分计算 | 第17-18页 |
·结果统计 | 第18-19页 |
3. 基于GIS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 第19-44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9-20页 |
·区位条件 | 第19页 |
·自然资源条件 | 第19-20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0页 |
·生态环境条件 | 第20页 |
·土地资源数量、利用结构和动态变化分析 | 第20-24页 |
·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 第20-21页 |
·农用地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 | 第21-24页 |
·建设用地结构变化分析 | 第24页 |
·林地结构变化分析 | 第24页 |
·土地利用布局分析 | 第24-26页 |
·农用地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 第24页 |
·建设用地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 第24-25页 |
·林地的分布特点 | 第25-26页 |
·土地适宜性评价 | 第26-44页 |
·资料的收集 | 第27-28页 |
·建立基础数据库 | 第28页 |
·评价单元的确定与划分 | 第28-30页 |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选择 | 第30页 |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因素、因子的选择及权重的确定 | 第30-34页 |
·适宜性评价的因素、因子选择原则 | 第34页 |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因素、因子选择 | 第34-35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35-39页 |
·结果统计 | 第39-44页 |
4.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 | 第44-47页 |
·土地利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4-45页 |
·耕地面积锐减,人口激增,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 第44页 |
·土地利用不充分,低产土地大量存在 | 第44页 |
·农业内部结构整理欠协调 | 第44-45页 |
·土地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 第45页 |
·解决主要问题的措施 | 第45-47页 |
·严格管理,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 第45-46页 |
·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地关系 | 第46页 |
·调整作物布局,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 | 第46页 |
·因地制宜、改造中低产田 | 第46页 |
·充分发挥水域资源优势,加速发展水产养殖业 | 第46-47页 |
5. 提出建议 | 第47-52页 |
·各类土地潜力 | 第47-48页 |
·未利用地待开发潜力 | 第47页 |
·土地资源再开发潜力 | 第47-48页 |
·耕地集约配套措施 | 第48-52页 |
·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加快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48-49页 |
·建立完整的信息监测体系,确保农用地的“质”和“量” | 第49-50页 |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耕地资源的综合效益 | 第50-52页 |
6. 小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论文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