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3页 |
第一节 知柏地黄丸的文献资料综述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知柏地黄泡腾颗粒制备工艺的研究 | 第13-43页 |
第一节 知柏地黄泡腾颗粒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13-39页 |
1. 药品、试药与仪器 | 第13-14页 |
·药品、试药 | 第13页 |
·仪器 | 第13-14页 |
2. 提取工艺路线设计 | 第14-17页 |
·处方分析 | 第14页 |
·提取工艺路线设计 | 第14-17页 |
3. 实验所用药材的质量检验 | 第17-24页 |
·鉴别试验 | 第17-19页 |
·含量测定 | 第19-24页 |
4. 提取工艺条件的优选 | 第24-39页 |
·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及其 β-环糊精包合条件的优选 | 第24-29页 |
·山茱萸、泽泻乙醇提取工艺的优选 | 第29-34页 |
·黄柏、熟地黄等水提取工艺的优选 | 第34-39页 |
第二节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 第39-41页 |
·浸膏干燥温度的选择 | 第39-40页 |
·出膏率的测定 | 第40页 |
·辅料的考察 | 第40-41页 |
第三节 知柏地黄泡腾颗粒的制备工艺 | 第41-42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知柏地黄泡腾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 第43-56页 |
第一节 知柏地黄泡腾颗粒的定性试验研究 | 第43-47页 |
1. 药品、试剂与仪器 | 第43页 |
·药品、试剂 | 第43页 |
·仪器 | 第43页 |
2. 鉴别试验 | 第43-47页 |
·牡丹皮(丹皮酚)的薄层鉴别 | 第44页 |
·牡丹皮(芍药苷)的薄层鉴别 | 第44页 |
·山茱萸的薄层鉴别 | 第44-45页 |
·黄柏的薄层鉴别 | 第45页 |
·知母的鉴别 | 第45-46页 |
·熟地黄的鉴别 | 第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二节 知柏地黄泡腾颗粒的相关检查 | 第47-48页 |
·粒度 | 第47页 |
·水分 | 第47页 |
·溶化性 | 第47页 |
·装量差异 | 第47页 |
·重金属 | 第47-48页 |
·砷盐 | 第48页 |
第三节 知柏地黄泡腾颗粒的含量测定研究 | 第48-53页 |
1. 色谱条件 | 第49页 |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49页 |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49页 |
4. 阴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49页 |
5. 线性关系考察 | 第49-50页 |
6. 稳定性试验 | 第50页 |
7. 精密度试验 | 第50-51页 |
8. 重复性试验 | 第51页 |
9. 回收率试取试验 | 第51-52页 |
10. 样品测定 | 第52-53页 |
第四节 知柏地黄泡腾颗粒质量标准草案 | 第53-55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知柏地黄泡腾颗粒的初步稳定性试验和加速稳定性试验研究 | 第56-63页 |
1. 初步稳定性试验方法 | 第56页 |
2. 加速稳定性试验方法 | 第56页 |
3. 考核样品 | 第56页 |
4. 考核项目 | 第56页 |
5. 初步稳定性试验和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 | 第56页 |
6. 结论 | 第56-6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63-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97页 |
致谢 | 第97页 |